《乱世佳人》讲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主人公的人生。郝思嘉——充满魅力与热情的贵族女人。一直以来,郝思嘉都认为艾希礼是她唯一所爱的男人。
因为艾希礼,郝思嘉赌气答应了韩查理的求婚——毫无感情的两个人匆匆交集,又匆匆分离。两人婚后不久,韩查理便战死沙场。然而郝思嘉却毫无伤感的流露,相比之下她更担心艾希礼的生死以及奢华的生活。
看到这,郝思嘉给我的感觉就是自私自利,虚伪不实的。但是,接着往下看,却影片赋予了郝思嘉非比寻人的品德闪光点。
在艾希礼离开前,郝思嘉承诺会好好照顾韩美兰。当时的郝思嘉从心底里憎恨韩美兰,但当战争的硝烟弥漫到亚特兰大,郝思嘉依然不顾生命危险照顾临产的韩美兰。郝思嘉是重视承诺的人,因为一个承诺,她可以把自己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终于,带着患病的美兰和婴儿,郝思嘉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家乡——郝思嘉原以为可以躲避灾难的避风港,却只剩一片狼藉。父亲的痴呆,母亲的逝世,较弱的妹妹,面对这一切,郝思嘉用瘦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任。
郝思嘉为维持生活所做的.事情,已经超出一个普通女子所能承受的。我感受到了郝思嘉的成长与蜕变,她的执着与坚韧使生活渐渐有了起色。有多少人能在战乱中这样坚韧的重建家园?即使是艾希礼在回来后也无力挽回生活,更何况郝思嘉只是一个娇生惯养小女人。但就是这个坚韧的小女人,凭借着毅力和勇气,维持着生活。
然而,影片中不得不提起的还有白瑞德。这个看似风流不羁的绅士,一直用真心等待郝思嘉。郝思嘉与白瑞德结婚后,渐渐爱上了这个男人,自己却懵然不知。因为面子,两人再次见面后冷言相对,郝思嘉流产。
瑞德曾说:“我多么希望你在病时能呼唤一下我的名字,但你没有。”而郝思嘉的回答是“我以为你觉得我不重要。”——失之交臂的爱。最后的最后,他们的女儿逝世了,美兰也逝世了······最后的最后,郝思嘉终于意识到自己真正爱的是白瑞德。迟来的醒悟,没有换来白瑞德的爱。此时的白瑞德已经心灰意冷,毅然决定要离开。
命运总是跟人们开玩笑,郝思嘉一直不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当她终于体会到白瑞德的爱并且清楚自己爱上白瑞德,她已与爱情失之交臂。生命总会令人唏嘘,适时的停下来,思考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该珍惜拥有的是什么,不让前进的脚步留下遗憾的牵绊。
影片中的主角斯佳丽,她的性格是个矛盾的统一体。既想做个像她母亲那样有大家闺秀风范的淑女,但又沿袭了父亲豪爽、粗犷、不拘小节、脾气暴躁。正是血管里流着的这种充满矛盾的血液造就了斯佳丽敢爱,敢恨、敢说,敢做,对自我认定的目标便勇往直前、不择手段的性格特点。
她美艳动人,聪明伶利,勇敢坚强,冲动,意气用事,善交际,爱虚荣,充满活力,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常成为晚会上的中心,男孩子追逐的目标,她也乐得如此。
为了达到自我的目的能够不择手段,她养家糊口抢妹妹的男朋友,为赌气嫁给情敌的弟弟。为了赈救父亲用性命和尊严捍卫的农场,嫁给白瑞德。
她的爱情之路坎坷不平,她的爱情悲剧也是自己一手造成。
她对爱是那么的执着,那么的炽热,她爱上了软弱无能毫无担当形似废物的卫希礼,她认死理,爱得不计报酬,爱得无私大胆,完全没有头脑,不顾及朋友亲人和丈夫。她对卫希礼的爱是一种不带任何杂念的纯爱,在现今这物欲横流的年代,她这种爱难能可贵。只是她爱错了对象,不该把一个不值得她爱的人爱得死去活来。为了所爱的人不惜牺牲一切,不惜冒生死风险,为兑现对卫希礼的承诺,冲过战火硝烟,将同样一无事处的情敌梅兰妮母子接回庄园供养。
她和白瑞德,一对冤家,一开始一个看上了对方的财,一个看上了对方的貌,互相利用。但后来,他们成了家有了孩子,白瑞德也倾注了真情,然而她没有珍惜,一意孤行,终酿大错,丈夫拂袖而去,剩下她孤身一人,悔恨交加。
她对认准的目标勇往直前,她钟爱她父亲留下的农场,钟爱那美丽的红土地。为了捍卫那红土地,她能够象下人一样在田间劳作,能够象男人一样在外抛头露脸,她吃苦耐劳,时刻提醒自己顽强地活下去。在战争爆发之前,她是家里的娇小姐,除了玩乐,她不用做任何事。战争爆发后,别人一个个都倒下了,只有她勇敢地站起来带领大家重建家园。
她有朴素的爱国情怀,战争暴发后,她不惧被别人指点,穿着守丧服参加义演,筹集捐款捐物,冒着血腥在后方医院救死护伤。
斯佳丽的人生经历是多磨难的,但是她的骨子里有一种与困难顽强斗争的执着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她一次次被困难击倒后又一次次勇敢地站起来。这就是典型的美国精神。
她的心里有一种信念,她始终认为她的祖先是不怕失败的,即使被失败咬住了,他们也会从容不迫镇定异常的。正是祖先给了她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斯佳丽才会勇敢的抬起头来。
她在田地里举着拳头发誓“我要活下去”的画面永远定格在顽强拼搏的人们的大脑中,她那句经典名言“明天又会是新的一天”永远激励着乐观向上的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这个寒冬,会有一部带着大爱小爱向你缓缓走来的剧,她叫做《乱世佳人》
在这个寒冬,会有一位带着隐忍坚强向你缓缓走来的佳人,她叫做张莲心
在这个寒冬,注定我们心中会被另一股暖流所温暖,她叫做佳人魅力
自此,12月的寒冬不再那样冰彻心骨……
很久没有动手敲文的我在地方台播出时,曾写过几篇剧评,因自身文笔功力有限,不求可以将剧中人物的情感及经历表达的淋漓尽致,只希望自己能够理解在那个乱世中艰难生存的每个人,一直想着在剧上星时为她做点什么,可是自己除了会敲敲文字似乎没有其他可选的支持方法,所以在米总@t_小米soso 的建议及支持下,我决定跟着安徽卫视剧集的播出写乱世的连载剧评,欢迎大家批评指教,同时也感谢米总@t_小米soso 的建议,是你给我了鼓励,给了我支持,我像个小学生一样只会写半命题的作文,缺少创意,谢谢你弥补了我的缺点,给了我这么好的建议,呵呵,抱抱!
今天是首映礼,上集体照和佳人美照三张,坐等12月5日,安徽卫视,乱世上星!
再一次看了《乱世佳人》这部电影,脑子里充斥的全是电影中的内容,连晚上做梦都类似于《乱世佳人》的剧情了,战争,政治,经济,道德,女强人……几点感想,随便说说。
题目乱世佳人:乱世顾名思义与战争有关,整个的背景肯定是战争了。佳人者,漂亮女人也。呵呵,我自己想的。乍看题目肯定就知道记录了一个佳人在战争年代里的事情,这个佳人就是赫思嘉。
电影中赫思嘉是一个农场主的千金小姐,漂亮,有个性,大胆,热情,奔放!佩服她对艾希利执着的爱,从他爱上艾希利就从来没有动摇过,她不惜一切的去爱着那个原本就不属于她的男人!
赫思嘉是个很有胆识的人。战争中,她不惧怕,死里逃生,面对战后的伤痕累累她没有逃避,毅然鼓起勇气,投入到战后生存战中。原本是富家小姐,却能吃得下苦,亲自采摘棉花,这种勇气足以说明她的不同凡人,其中有一个镜头,她的妹妹哭哭啼啼埋怨时,赫思嘉毫不留情的一巴掌,这一巴掌可以看出赫思嘉能担大事的潜在素质,同时也可以看出她内心里有一种凶狠!
电影中,赫思嘉是自私,残忍的!她战后庄园重建中,遇到了困难,于是,赫思嘉抢走了妹妹的未婚夫,因为这个暴发户可以为她提供钱,剥夺了其妹妹的幸福。并且赫思嘉为了最大得到利益,雇用犯人来工场做工,因为可以付出少的报酬,就能使这些犯人为其创造高的价值,并且可随意殴打而不用考虑责任!呵呵,这倒有点像前段时间山西的黑窑事件了!
赫思嘉一生只爱了一个艾希利,但是却只是个泡影!最终也没有得到!赫思嘉执着的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时失去了真正爱自己的白瑞德!直到最后赫思嘉才明白这个世界上只有白瑞德是爱她的,是属于她的,但一切都晚了,白瑞德失去了对赫思嘉的信任,毅然的离开了她,独留下哭泣的赫思嘉!
刚看完电影《乱世佳人》(也就是《飘》),感觉有点小遗憾的,因为它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在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之后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虽然说片中两队主人翁彼此之间都很般配——但作者最后还是为他们安排了一个悲伤地结局,让他们四人都各自离开。
影片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南方两个庄园的兴衰历程以及几个人物之间的爱情波折。
美丽任性的庄园主之女郝思嘉小姐,高傲自信,青春夺人。在一次酒会上赢得了青年浪子白瑞德的青睐。而郝思嘉的心却为另一位庄园公子卫希礼所占据, 卫希礼与表妹韩媚兰情投意合,已结连理。战争的爆发使郝思嘉两度成为寡妇并最终与白瑞德结合,但对卫希礼的爱之梦却依然没有破灭。直到唯一爱女坠马身亡, 白瑞德在绝望中离她而,这位美国南方姑娘在经历战争和生活的磨难后,才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真正所爱...
来说说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首先是思嘉和希礼。觉得这两人挺造孽的。应该说爱上希礼,是思嘉的一个错误。年轻的希礼早已结婚,但固执的思嘉却对他不死心,仍然多次直白的向希礼表露自己对他的感情。而希礼却也因为这种巨大的热情,而一直没有跟思嘉说出他自己的真实想法。
一方面,希礼的确喜欢思嘉,在精神上是向着她的;但实际上,因为传统道德的羁绊和自己家族的影响,希礼又不得不和表妹结婚。其实希礼是没有自己的婚姻自主权的,他甘于生活在自己家族的一切安排下,听话的选择接受现实中的一切。
幸运的是,韩媚兰是一个好妻子,她爱自己的丈夫,理解他,支持他,给与他一切能给予的帮助。这也使希礼的心再后来的生活中一点一点的向媚兰的方向靠近,对于思嘉,只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关心”。但思嘉却一直不相信这一点,她只是依旧对希礼念念不忘,可以为了他做任何的事情。
这是希礼和思嘉性格的不同点,一个太勇敢,一个很懦弱,一个为爱奋不顾身,另外一个却是对爱优柔寡断。也许也就是这种纠结不清的关系,使得他们在后来的生活中,对对方,也对彼此的阵阵深爱着他们的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而他们却毫不知。他们都不懂得珍惜现在。故事的结局,确实只有他们两个人留在了这个村子,但他们也都是在最后才明白,过的事情已经烟消云散,而他们真正爱的,是曾经深爱着他们的媚兰和瑞德。这也许就是他们两个人的悲哀吧。
再说说韩媚兰和白瑞德吧。其实看完这个故事后,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两个人。
韩媚兰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种“宝钗”的感觉,非常会做人,很体贴,处处为他人着想,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尊敬与喜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万人迷”。但她比宝钗多一点的是韩媚兰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善良,他对别人非常的好,即使是对伤害了自己的思嘉和丈夫希礼,她也依然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将自己的一切都倾情奉献给他们。当别人都在说思嘉的坏话时,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为思嘉说话。而当思嘉与白瑞德之间有了冲突时,又总是她站出来为他们的和好如初来说话。甚至是当她后来得知自己的丈夫和思嘉抱在一起时,她也选择了什么都不说,为他们掩饰,帮他们澄清。媚兰不愧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是一个十足的好人,她以自己的“柔”与思嘉的“刚”来抗衡,以不言来代替无谓的生气恼怒,最终致使思嘉对她心服口服——纵然思嘉不喜欢村子里的任何女人,但也对她充满了感激——同时也获得了希礼的真爱。但遗憾的只是,这真爱付出的代价太大。媚兰在思嘉和白瑞德家赴丧礼的时候,也累倒在地上,从此永远的离开了她最深爱的人。
而作为白瑞德,我觉得他更是无奈。从一开始起,他似乎就是以一种“花花公子”的形象出现。别人都不喜欢他,说他的人品极差。而我觉得白瑞德这个人的出场就给我一种不同的感觉:
他很有自知之明。在卫家的宴会上,他知道自己不受欢迎,于是后来一个人跑到书房睡觉了,而并没有和别人争论。
他很慷慨。他慷慨却不张扬,南北战争后,得知有很多难民生活很困难,他捐出了大量的钱。
他很理智。外表看起来很悠闲的他在关键时刻总是比别人先算好一步,思嘉几次困难之下,都是他列出详细的计划,帮助思嘉一步一步脱离了险境。
他很有预见性,很明智。战争前,当别的男人都在气宇宣扬的说着自己的国家很强大,战争一定能胜利时,他却出人意料的站在大家的对立面,反过来批评自己的国家,说他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还妄自尊大。
他很诚实。他开起来很花心但其实他是一个非常专一的人,他告诉思嘉他很爱她,但却不会强求思嘉,她爱上思嘉时,就一定是全心全意的爱她,为他做任何他可以办到的事情,为她而很没风度的吃醋。
他很爱孩子。当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因为骑马而摔死了以后,他立即就把那批无辜的小马给杀了,而且不让下葬孩子尸体,几天都闭门和孩子在一起。
可以说,白瑞德就是我理想中的完美的伴侣类型。喜欢他那种从容的笑容,那样沉稳的气度以及那份对世界的不羁的真爱。 其实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的现实中,像韩媚兰这样的女性和白瑞德这样的男性有很多,虽然性格可能各异,但这群人是那些一直默默关心着你们的人,却从未别你们所发现。当最后他们走时,你才会发现 ,他们才是你的真爱。 所以说,请珍惜身边的这群人吧,不然你就会失唯一的你爱的机会。
影片总的来说拍得还行,大致的故事是表现出来了,演员选的也很不错,符合书中的人物形象。 但应该来说,毕竟是将一部长篇小说浓缩成了三小时多的电影,有些地方没有书中描述的背景清楚,人物内心活动也表现的不甚详细。要看的话,推荐大家还是先将原着看一遍为好。
我再次观看了根据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虽然曾经看过小说《飘》及小说续集《乱世佳人》,也曾不止一次地看过这部电影,但是再次观看,我依旧有颇多的感慨。
斯嘉丽美丽、勇敢又坚强,梅兰妮温柔、善良,白瑞德聪明、机智、勇敢、执着,艾希礼英俊潇洒但性格懦弱。斯嘉丽的美丽引来了众多的追求者,但她一心只爱艾希礼,即使对方结婚了,她也毫不放弃;为了兑现自己对艾希礼的承诺,她不得不在北军攻来的时候留下来陪伴临盆的梅兰妮;当她回到塔拉的时候,她坚信父亲所说的:“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在她的努力之下,她带领塔拉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她的任性与一意孤行却让她在爱情的道路上屡屡败北,爱她的人她不爱,她爱的人不爱她。白瑞德爱她且想尽自己所能去呵护她,但她固执地爱着梅兰妮的丈夫艾希礼。如果她了解艾希礼,她就不会爱他;如果她了解白瑞德,他也就不会失去他。但她没有做到,等她明白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斯嘉丽是一个充满勇气与斗志的人,她永远充满希望且永不放弃。她相信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的一切都会好的。
在梅兰妮生孩子的时候,她在无助的情况下选择了自己动手,帮助梅兰妮顺利生下了儿子;当白瑞德与她在去往塔拉的路上分手之后,她赶马前行,在狂风暴雨中在桥下的洪水中躲雨,她坚强的承受着;当她回到塔拉庄园,在没有粮食与农场工人的情况之下,她带领姐妹们下地干活,因为她知道土地是永远不会欺骗人的;在白瑞德离开她的时候,她依旧没有放弃,她想起父亲曾经对她说过:“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她决定守在土地上,重新创造新的生活,她期盼美好明天的到来。
斯嘉丽一直在不停地寻找自己梦中的白马王子,她做了一件华丽的外衣让艾希礼穿上,她以为她所爱的艾希礼有,实际上,她爱的只是一件虚无缥缈的外衣。她对艾希礼的不了解,使她总是生活在一种迷茫的追求之中。
斯嘉丽既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丈夫。表面上她狂热地爱着艾希礼,事实上她骨子里所爱的人是白瑞德,他们二人是那么地相像,勇敢执着。但她的孤傲清高以及对白瑞德的不了解,使她最终失去了一位深爱自己的丈夫。梅兰妮临死时告诉她,白瑞德其实是深爱她的,当她明白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
斯嘉丽的爱情与婚姻经历告诉我们:爱情只是梦中的玫瑰,虽然妖艳无比,但永远只是虚幻的。我们不能为了虚无缥缈的玫瑰而踩坏了脚下怒放的野菊花。婚姻如同日常生活中的茶饭,虽然平平淡淡,但婚姻里的男女双方却无法离开它。夫妻双方只有经常性地交流沟通,真诚相待,关爱对方,愿意为对方付出,婚姻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长。
爱情只是一种感觉,它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也会随着人的不同而改变;但婚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它需要夫妻双方用尽心力去经营,如果有一方在婚姻里耍奸溜滑,婚姻的味道便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电影《乱世佳人》真得是经典之作,无论何时看,都会有历久弥新的感觉;无论看多少遍,都会有诸多的感慨。
大约一年前,我读了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现在又把电影看了一遍。电影很长——3小时53分钟,不愧是一部华丽的舞台剧。
这部电影情节和原著很符合,而且看着更让人震撼。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我也特地去网上搜索了一番。为了更好的看这部电影,我觉得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以下几点:时间,参战双方以及结果。
(美国南北战争时间为1861年4月12日——1865年4月9日;参战双方分别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美利坚联盟国;其结果是北军获胜,废除奴隶制。)
电影中女主郝思嘉的情感是一条主线。她美丽高贵又傲慢。想要极力展现她的年轻与美貌。当然她也会因为别人对她的偏见而伤心,最重要的是她自认为她十分热爱阿希礼,但是表白被拒。我想正如瑞德说的那样,阿希礼和郝思嘉不是同一种人,也许郝思嘉爱着的只是她自己幻想的人,不可否认,阿希礼温文尔雅,有一种忧郁而清新的气质,不同于其他爱慕者,阿希礼暧昧而神秘,但这也反映了在某种程度上,他的空想主义,他害怕面对现实,还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
郝思嘉第一次嫁人是因为阿希礼结婚,她一气之下嫁给了她的爱慕者之一,可是后来她的丈夫死于南北战争,她成了寡妇。第二次嫁人是她抢了妹妹的情人,当然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金钱。但是,也许她有争夺男人的潜意识。第三次白瑞德娶了她,可是她似乎忘不了阿希礼。经历一番爱恨情仇之后,结局是她向他示爱,他还是离开了。
女主人公在遇到头疼的事情的时候,会说“我不能再想这个问题了,想下去我会疯的,我明天再想吧”,包括最后她想要找到办法挽留丈夫时也是这么说的,我想这也能体现她的坚毅与勇敢。
我相信最后斯嘉丽会挽回白瑞德。他们会幸福的。
让我不忍心看的是斯嘉丽与白瑞德的互相伤害。明明喜欢对方, 却总是恶语相向,也许这就是搞不清楚自己的感情(指女主)给夫妻感情造成的创伤,并且他们是两个性格都强烈相像的人。
戏剧性的还有斯嘉丽不爱的两任丈夫都死了,婚后不久就死于战争或是斗争。也许这是战争的残酷性,但这在爱情里,使她最终和白瑞德在一起了,然而在现实里,如果一个人选择和不爱的人结婚,会有多痛苦呢,应该没那么幸运吧。
因为美国下架了这部片子,莫名觉得很珍贵,所以又看了一遍,以前也看过书。这次有了新的体会。
1、 爱尔兰人和中国人一样,也对土地爱得深沉。但是现代的中国人已经没有了祖屋,老窝的概念,因为四海为家,哪里有更好的工作,就去哪里。所谓的老家已经只剩下破旧的公寓,这对于孩子来说只是可以兑换钱的资产,而没有多少情感价值了。毕竟公寓和小平房对土地的连接还是差别太远了,你怎么能够指望现在的中国人对一个破败不堪的空中楼阁有如此深的感情呢。土地公有制下,也慢慢的改变了几千年来农耕时代的对土地特有的依恋。
2、以前的我看完电影会一直分析斯嘉丽能够唤回百瑞德的爱吗。现在的我不再纠结于此,因为他们都成长了,如果时间不能治愈心伤,那分开也是很好的。毕竟两个人一定都学会了如何去爱,也看清了自己的极限。斯嘉丽那么有活力,还有斗志,她一定能过得很好。
3、 我也不再一味同情百瑞德了,他固然为斯嘉丽出生入死,付出了很多,但是两个人走到死胡同并非一个人的错。他的不分轻重的调侃,不知真假的戏谑让斯嘉丽无法走进他的内心,虽然这是他的保护色,用以不伤自尊的靠近女神,但终归不是长久的说话方式。两个人一开始相遇就留下了负面印象,也不屑于伪装,唇枪舌剑互相讥讽的调情虽然可以暂时激发征服欲,但毕竟不是长久的相处之道。
4、 我不同意斯嘉丽后面说的,她从来没爱过艾希礼,只是爱上了一个假象。不,她少女时期确实爱的是绅士一般的艾希礼,因为艾希礼拥有她潜意识里认可的人类文明的高尚道德,这是她所不具备的。但是,内战以后斯嘉丽经过了生活的毒打,需要独自扛起一家的生活。孤立无援的她势必爱上真正的英雄,那就是充满野性,知道如何在乱世生存的百瑞德。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百瑞德没有被文明教条所束缚的灵活性恰巧是斯嘉丽所需要的。美女爱英雄,这是不变的真理。顺境时,女人可能母性大发,爱上弱气文质彬彬的绅士,这是十分常见的;但逆境时,女人才会真正长大,直面生活的本来面目,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强者,谁才值得成为自己的人生伴侣。
ps,气死我了,之前写的非常顺,有了一千两百多字,但莫名其妙的被删了,撤销也找不回来。实在是伤心,凑合着看吧,灵感没了,也没心情写了。但不能枉费我看了这么长的电影,脑壳疼。基本英语都懂了,虽然那些英语具有年代感,发音好古早哦。黑人的很多英语听不懂,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怪语言,幸好还有字幕。
刚看完电影《乱世佳人》(也就是《飘》),感觉有点小遗憾的,因为它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在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之后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虽然说片中两队主人翁彼此之间都很般配——但作者最后还是为它们安排了一个悲伤地结局,让它们四人都各自离开。
影片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南方两个庄园的兴衰历程以及几个人物之间的爱情波折。
美丽任性的庄园主之女郝思嘉小姐,高傲自信,青春夺人。在一次酒会上赢得了青年浪子白瑞德的青睐。而郝思嘉的心却为另一位庄园公子卫希礼所占据, 卫希礼与表妹韩媚兰情投意合,已结连理。战争的爆发使郝思嘉两度成为寡妇并最终与白瑞德结合,但对卫希礼的爱之梦却依然没有破灭。直到唯一爱女坠马身亡, 白瑞德在绝望中离她而,这位美国南方姑娘在经历战争和生活的磨难后,才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真正所爱...
来说说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首先是思嘉和希礼。觉得这两人挺造孽的。应该说爱上希礼,是思嘉的一个错误。年轻的希礼早已结婚,但固执的思嘉却对它不死心,仍然多次直白的向希礼表露自己对它的感情。而希礼却也因为这种巨大的热情,而一直没有跟思嘉说出它自己的真实想法。
一方面,希礼的确喜欢思嘉,在精神上是向着她的;但实际上,因为传统道德的羁绊和自己家族的影响,希礼又不得不和表妹结婚。其实希礼是没有自己的婚姻自主权的,它甘于生活在自己家族的一切安排下,听话的选择接受现实中的一切。
幸运的是,韩媚兰是一个好妻子,她爱自己的丈夫,理解它,支持它,给与它一切能给予的帮助。这也使希礼的心再后来的生活中一点一点的向媚兰的方向靠近,对于思嘉,只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关心”。但思嘉却一直不相信这一点,她只是依旧对希礼念念不忘,可以为了它做任何的事情。
这是希礼和思嘉性格的不同点,一个太勇敢,一个很懦弱,一个为爱奋不顾身,另外一个却是对爱优柔寡断。也许也就是这种纠结不清的关系,使得它们在后来的生活中,对对方,也对彼此的阵阵深爱着它们的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而它们却毫不知。它们都不懂得珍惜现在。故事的结局,确实只有它们两个人留在了这个村子,但它们也都是在最后才明白,过的事情已经烟消云散,而它们真正爱的,是曾经深爱着它们的媚兰和瑞德。这也许就是它们两个人的悲哀吧。
再说说韩媚兰和白瑞德吧。其实看完这个故事后,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两个人。
韩媚兰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种“宝钗”的感觉,非常会做人,很体贴,处处为它人着想,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尊敬与喜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万人迷”。但她比宝钗多一点的是韩媚兰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善良,它对别人非常的好,即使是对伤害了自己的思嘉和丈夫希礼,她也依然能设身处地的为它们着想,将自己的一切都倾情奉献给它们。当别人都在说思嘉的坏话时,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为思嘉说话。而当思嘉与白瑞德之间有了冲突时,又总是她站出来为它们的和好如初来说话。甚至是当她后来得知自己的丈夫和思嘉抱在一起时,她也选择了什么都不说,为它们掩饰,帮它们澄清。媚兰不愧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是一个十足的好人,她以自己的“柔”与思嘉的“刚”来抗衡,以不言来代替无谓的生气恼怒,最终致使思嘉对她心服口服——纵然思嘉不喜欢村子里的任何女人,但也对她充满了感激——同时也获得了希礼的真爱。但遗憾的只是,这真爱付出的代价太大。媚兰在思嘉和白瑞德家赴丧礼的时候,也累倒在地上,从此永远的离开了她最深爱的人。
而作为白瑞德,我觉得它更是无奈。从一开始起,它似乎就是以一种“花花公子”的形象出现。别人都不喜欢它,说它的人品极差。而我觉得白瑞德这个人的出场就给我一种不同的感觉:
它很有自知之明。在卫家的宴会上,它知道自己不受欢迎,于是后来一个人跑到书房睡觉了,而并没有和别人争论。
它很慷慨。它慷慨却不张扬,南北战争后,得知有很多难民生活很困难,它捐出了大量的钱。
它很理智。外表看起来很悠闲的它在关键时刻总是比别人先算好一步,思嘉几次困难之下,都是它列出详细的计划,帮助思嘉一步一步脱离了险境。
它很有预见性,很明智。战争前,当别的男人都在气宇宣扬的说着自己的国家很强大,战争一定能胜利时,它却出人意料的站在大家的对立面,反过来批评自己的国家,说它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还妄自尊大。
它很诚实。它开起来很花心但其实它是一个非常专一的人,它告诉思嘉它很爱她,但却不会强求思嘉,她爱上思嘉时,就一定是全心全意的爱她,为它做任何它可以办到的事情,为她而很没风度的吃醋。
它很爱孩子。当它看到自己的孩子因为骑马而摔死了以后,它立即就把那批无辜的小马给杀了,而且不让下葬孩子尸体,几天都闭门和孩子在一起。
可以说,白瑞德就是我理想中的完美的伴侣类型。喜欢它那种从容的笑容,那样沉稳的气度以及那份对世界的不羁的真爱。 其实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的现实中,像韩媚兰这样的女性和白瑞德这样的男性有很多,虽然性格可能各异,但这群人是那些一直默默关心着你们的人,却从未别你们所发现。当最后它们走时,你才会发现 ,它们才是你的真爱。 所以说,请珍惜身边的这群人吧,不然你就会失唯一的你爱的机会。
影片总的来说拍得还行,大致的故事是表现出来了,演员选的也很不错,符合书中的人物形象。 但应该来说,毕竟是将一部长篇小说浓缩成了3小时多的电影,有些地方没有书中描述的背景清楚,人物内心活动也表现的不甚详细。要看的话,推荐大家还是先将原着看一遍为好。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斯佳丽,我为斯佳丽感到惋惜,她为何不早点感受到白瑞德对她的爱,一直要让别人的心冷到不能再热时她才觉醒,爱这种东西就是这么奇妙她来时你控制不住,去了你也挽留不了。但斯佳丽这个人物我还是很欣赏的,她的性格是个矛盾的统一体。她既想做个像她妈妈那样有大家闺秀风范的淑女,但又沿袭了父亲豪爽、粗犷、不拘小节、脾气暴躁的性格。正是血管里流着的这种充满矛盾的血液造就了斯佳丽敢爱,敢恨、敢说,敢做,对自己认定的目标便勇往直前、不择手段的性格特点。从当时的角度来看,斯佳丽可能是大家公认的“坏女人”,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她的几次婚姻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首任丈夫是与卫希礼赌气,次任丈夫是为了赈救父亲用生命和尊严捍卫的农场,嫁给白瑞德的目的就更不是因为爱情了。但我觉得她有她的可爱之处,她情感丰富,对爱是那么的执着,那么的炽热,她对认准的目标勇往直前,她热爱她父亲留下的农场,热爱那美丽的红土地,为了捍卫那红土地,她可以象下人一样在田间劳作,可以象男人一样在外抛头露脸,她吃苦耐劳,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战争暴发之前,她是家里的娇小姐,除了玩乐,她不用做任何事,战争暴发后,别人一个个都倒下了,只有她勇敢地站起来带领大家重建家园,我佩服她的勇敢和坚强。她对卫希礼的爱是一种不带任何杂念的纯爱,在现今这物欲横流的年代,她这种爱还真不多,只是她爱错了对象,不该把一个不值得她爱的人爱得死去活来。
斯佳丽的人生经历是多磨难的,但是它的骨子里有一种与困难顽强斗争的执着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她一次次被困难击倒后又一次次勇敢地站起来。她的心里有一种信念,她始终认为她的祖先是不怕失败的,即使被失败咬住了,他们也会从容不迫镇定异常的,正是祖先给了她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斯佳丽才会勇敢的抬起头来。
在所有人物中里我欣赏的还有白瑞德,他真是一个极为优秀,极为难得的一个好男人,他有思想,有深度,情感丰富,感情炽热,对爱执着,他是一个真正懂得爱的男人,但我又为他感到委屈,得不到回应的爱难以碰撞出情感的火花,斯佳丽在那么长的日子里竟然一直不能感受他对她爱,总是爱着她自己虚构的人物卫希礼,这是任何一个男人都不能忍受的事,但白瑞德竟长期地忍受着她的背叛,她的执迷不悟,这要多么宽大的胸怀才能做到这一点呀。
电影的情节美国南北内战为背景展开,事实上《乱世佳人》是虚写战争,实写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在那个特定的情景下,个性鲜明的斯佳丽和白瑞德那种不拘一格,突破传统和道德的限制,按照经济社会的选择和人性的需要来判断失误的是非和行为的方式方法的做法,显然是一种美国精神的体现。斯佳丽美丽的外表和按照自己的人性尺度生活的决心、白瑞德的阴沉和透视生活的力量,都在人格上为一代又一代学习做人的青年们树立了人生某一特定阶段的楷模。
电影的结尾是斯佳丽的一段独白:“等明天回塔拉后再计划这一切吧!我能忍受这一切的!明天,明天,我会有办法再次得到他!不管怎么着,明天是崭新的一天!”多么感人的一段话呀。“我能忍受这一切的”多么顽强的精神!“我会有办法再次得到他”多么坚定的信心!“不管怎么着,明天是崭新的一天!”多么乐观的心态,多么执著的信念!
开学第一天课观后感200字 开学第一天一课观后感(汇总八篇)
最新阿甘正传观后感300字 阿甘正传观后感1000字(汇总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