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20_《开学第一课》教案幼儿园(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_《开学第一课》教案幼儿园,希望大家喜欢!
教学目标:
1、(开学第一课)新学期伊始,师生共讨论教室布置,并发动幼儿准备布置材料。
2、仔细翻阅新教材,师生共同找出新旧教材的异同处。
3、针对每节不同的内容,找出所需材料并做记录。为整个一学期学习作准备。
教学重点:
记录每节课所需材料,为一学期开学第一课学习作准备。
教学难点:
让幼儿找出不同课所需的多种不同材料。
课前准备:
美术教材、铅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第一部分:
(自我介绍)同学们,进入美术教室有一种装修一新的感觉,但你觉得美术教室还缺少点什么吗?就这个小问题展开讨论。
(以几个人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讨论
1、如何进一步整体地美化我们的美术教室?
2、针对一扇窗、一扇门、一堵墙或整个教室进行装饰。
3、完成具体作品的讨论。(布置工作:两周内,以组的形式,自由布置好美术教室)
第二部分:新的书,你有什么新的感觉?(……),美术论文,美术课件,美术教案,美术课例,美术课题研究,素描作品,水粉作品,油画作品,国画作品,手工制作;
小结:书的外形大了、书中的内容多了、图片美了、有趣味了、准备的材料面广了……希望大家一同把美术课上的更好!
三、作业布置:
1、以第一课“印象深刻的事件”为例:书中图片上应用了那些工具?
(水彩笔、彩色铅笔、蜡笔、油画棒、水彩、水粉颜料、国画工具、油性笔、梦幻笔……)
列出第一课到最后一课所应用的工具。(要求仔细翻阅每一页,特别是
可扩展工具或联想到其他工具。)
3、作业在“成绩一览表”一页完成。
四、巡回指导:
1、全面观察幼儿作业。
2、及时发现幼儿对每一课工具的认识不足,并引导细心观察。
五、总结: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节课所带工具。(工具可以以组为单位带好,也可自己带好工具。)
课上幼儿自主性发挥较好,讨论时幼儿能积极参与。但作业中部分幼儿对一些课的工具使用认识还不够,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引导(课中时间不够也是一个因素)。
本学期要任教五、六年级的美术课了,因为是一个班一星期只有1节课,我发现自己更加珍惜和孩子们相处的机会,想尽自己更多的努力去把丰富的内容教给他们,所以在第一节课,我想跟他们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首先要谈谈什么是“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含义有很多种,我想网上的这种解释和美术科比较相似:
综合素质是指人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社交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在体育、文艺、美术、音乐、舞蹈、语言、等方面的特长
我用校园生活举例:“如果班里举办一次干部竞选,你认为他们需要一些什么能力?只选成绩好的可以吗?“
“不行!”
“如果竞选班长,他需要什么能力?”
“管理能力,管得住同学”
“很好!那么文娱委员呢?”
“能歌善舞”
“对了,也就是有音乐类的特长,能组织节目的能力”
“宣传委员?”
“会画画,能出墙报”
所以除了学习成绩好,其他能力在生活中重要吗?孩子们点了点头,我继续问:“那么,学美术就一定是画画吗?画得不好怎么办,放弃吗?”
看着孩子们比较茫然的表情,我请他们翻开了课本第一页,图片中的雕塑、陶瓷、壁画激发了他们的思维,马上回答了我的第一个问题。接着第二个问题,有个和我比较相熟的幼儿开玩笑说:我画得很丑,我还是放弃吧。于是我就说:刚才我们都说了美术的种类很多,你都尝试过了吗?你觉得自己都会失败吗,其他不轻言放弃的同学都是你的好榜样!为了激励他们,我讲了自己小时候画画比赛失败后放弃了画画,却没想到最后做美术老师的故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最后,我对幼儿说出了对他们寄予的希望:画画不好看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培养我们艺术素养,你不能画,可以评、可以动手做,这些也是我们的综合素质之一,它看起来虽然不需要成绩考核,却是对一个人的内涵的考核。希望他们能开始理解,并热爱这门课程。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进一步感知8以内数的组成。
2.学习运用互换和互补规律,猜测抓握花片的数量,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花片若干、记录纸和笔。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可爱的鸭子》。
(三)活动过程:
1.以拍手歌的游戏复习7的组成分解。
玩法:先确定一个数"7",教师拍一个数,幼儿拍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前面确定的数"7";接着教师在黑板上依次出示7的三组分合式(即1和6、2和5、3和4),引导幼儿用互换规律说出另外三组分合结果。
2.以游戏"猜一猜"学习8的组成。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每组都有8个花片、记录纸、笔。一个藏,一个猜。藏的幼儿把花片分别握在两只手里,出示其中一只手的花片数量,让猜的幼儿根据其数量推测出另一只手握的花片数量是几。猜对了之后把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同时用推理的方法推出另一组。如:出示花片"1",另一幼儿猜"7",并记录结果,同时再推出另一组是7和1。
3.师幼分享交流。
师:8有几组不同的分法?
幼儿结合记录纸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有序地排列分合的结果。
引导幼儿发现一边每次多1、另一边每次少1和互换规律。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继续投放游戏材料,让幼儿继续玩"猜一猜"的游戏,引导幼儿巩固8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活动反思:
优点:本次活动选自山大版教材《学习8、9的组成》,我根据我班幼儿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只进行8的组成。从一开始的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到接下来的看图片发现蝴蝶的不同,再到后来操作圆点卡片自由探索8的组成,到最后的内化迁移的游戏巩固,整个活动环节流畅,《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游戏,以便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到数学的乐趣。幼儿对这些游戏也非常感兴趣。
不足:
在刚开始幼儿自己观察发现数量关系是一个很好的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老师将这一环节直接给出幼儿答案:蓝蝴蝶有几只,黄蝴蝶有几只,天空中飞的有几只,落在花上的有几只。在幼儿操作圆点卡片的时候,部分幼儿直接将8的组成式摆出来了,并没有按照操作圆点卡片的步骤进行摆出。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探讨科学有序地合理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
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难点:探讨科学有序地合理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
活动准备:
若干个(盘子、纸杯、乒乓球、玻璃球、沙子、玻璃瓶)、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郑老师昨天答应你们要给你们带来好玩的玩具。瞧!看看这是什么?好,我们现在要上课,我们先把它收起来吧。师:噢,刚刚我们的箱子是盖得紧紧的,而现在盖不紧了,为什么呢?(幼儿说一说)好,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要请你们做一个实验。
二.观察实验用品,说说乒乓球、玻璃球和沙子有什么不同?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是什么呀?谁愿意来说一说,乒乓球、玻璃球、沙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2.教师小结乒乓球球大大的,圆圆的,玻璃球小小的,圆圆的,而沙子又细又小,当我们把沙子抓起来时,沙子会从我们的指缝里流下来。
三.幼儿探索,尝试把沙子、乒乓球和小玻璃都装到一个瓶子里。
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把这三个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沙子都装到这一个玻璃瓶里,还要把盖子盖紧,小朋友,你会装吗?现在老师要分组,看哪一组最爱动脑筋,能把他们都装进去。
2.教师说明纪录表的使用,并让孩子们自己选出纪录人,指导幼儿纪录实验结果,同时让孩子注意操作规则:要把一种材料放完,再放第二种材料,而且把它们都放完;操作时我们要轻拿轻放,不要把沙子撒在外面。
四.说一说我的发现
1.师:有的小朋友已经装完了,请你们拿着纪录表坐到前面来,没有成功也不要紧,把你的怎样装纪录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装的?你成功了吗?(纪录表板书)
五.引导幼儿把瓶子里的材料放回各自的杯子里,再进一步探索成功的装瓶方法。
六.交流和讨论实验结果教师提问:这一次你们都成功了吗?讨论:为什么先装乒乓球,再装玻璃球,最后装沙子的方法比较容易成功呢?
七.引导幼儿懂得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空隙的,要学会合理安排物体的空间师:先装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这样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最后我们再放沙子,这样沙子又把更小的缝隙也给填上了,所以最后它们都装了进入。
八.括展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引导幼儿再次尝试:装满的瓶子还能装上半杯水吗?为什么?(因为水把最小的缝也给填上了)师:好了,今天的实验做完了,你们还记得老师带来的那箱玩具为什么拿出来又装不进去了呢?(应该先放大的再放小的)
乒乓球,玻璃瓶,小朋友,记录表,教学
个人听课反思:
郑老师上的这一节科学活动课特别的精彩,环节清晰,过度自然,以幼儿自我探索为主,体现了科学探索活动的核心内容以任务把玩具箱装满玩具的形式导入,很成功的吸引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课堂气氛更好,在操作之前,郑老师把操作规则说得清清楚楚的,语言精炼,语速适中。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郑老师在每个小组旁进行仔细观察,并小声个别指导,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没有过多干涉幼儿进行操作。不完成的幼儿教师并没有着急,而是给更多时间给幼儿造作很好,活动目标完成得很好,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目标:
1.知道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
2.愿意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并初步了解班级的其他同伴。
3.乐于和同伴、老师交往,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生活。
重点难点:
重难点:怎样自我介绍,与同伴交流,体验集体生活。
活动准备:
1.板书
2.白纸、勾线笔若干。
活动过程:
1.组织教学。
2.教师自我介绍,与幼儿交朋友。
a.教师: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一个新的集体。我是你们的老师,我们以后就要一起学习、生活一学年。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好吗?
b.出示板书,向幼儿介绍自己的工作、兴趣、爱好等。
C.教师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行自我介绍。
d.师小结:自我介绍的时候声音要响亮,可以介绍自己的姓名、以前所在班级和现在所在班级等。还有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便让大家更加了解自己。
3.引导幼儿利用纸和笔制作自己的“名片”。
4.幼儿分组与同伴相互介绍、相互了解。
5.每组推荐一名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行自我介绍。
6.以儿歌“找朋友”的方式结束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故事,并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合理地续编小猴子第二天上学的故事。
2、鼓励幼儿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说出小猴子哪些地方表现好,哪些地方表现不好。
3、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常规,萌发幼儿做小学生愿望。
活动重点:
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能说出小猴子哪些地方表现好,哪些地方表现不好,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常规。
活动难点:
幼儿能完整条理的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小朋友,你们快要上小学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小猴子上学的故事,我们一起听一听小猴子开学第一天发生了些什么事儿?”
二、结合幻灯片,分段讲述、分析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第一段故事,提问:
(1)小猴子晚起一分钟,结果会怎么样呢?
(2)小猴子在家里是怎么做的?
(3)在小猴子上学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
小结:小猴子晚起了一分钟,却在十字路口碰上红灯,晚了一班车,迟到了20分钟,这说明每一分钟都很重要,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2、讲述第二段故事,提问:
(1)小猴子为什么会坐立不安?
(2)长颈鹿老师为什么会叹气?
(3)课间十分钟还可以干什么?
小结:课间十分钟可以尽情的放松,但需要的话应该先喝水小便,也就是要合理用好课间十分钟。
3、第三段故事,提问: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做呢?
4、讲述最后一段,提问:请小朋友帮小猴子想一想,怎样合理的利用时间?
三、师幼一同看幻灯片完整地讲述故事,提问:
(1)、我们应该学习小猴子的那些地方?需要提醒小猴子注意什么?(在完整讲故事以前提问)
(2)、小猴子懂事的点了点头,那么小猴子上学的第二天,它会怎么做呢?(故事讲完后提问)
四、引导幼儿续编故事,进一步让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1、同伴之间相互讨论。
2、个别讲述。
(鼓励幼儿用一些成语或词语等)
五、活动结束,谈话激发幼儿学做一名优秀小学生的愿望。
“老师相信,小猴子听了老师、爸爸妈妈和我们小朋友的话,肯定会变为一名不错的小学生,我们把这个好消息去讲给班里其他的小朋友听一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