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农村振兴一般是指农村振兴战略。 下面是文学范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范文(严选1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20_年工作总结
1.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聘请专业规划专家团队编制沿黄、沿海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形成了以“黄河口特色农产品、黄蓝交汇、人居环境”3个自有元素,植入多个助力元素的“3+N”高质量发展思路。编制完成了《区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_-20_年)》,明确了计划实施的6个方面27项重点工作。其中20_年共实施50个重点项目(新建43个,续建7个),总投资18.47亿元,已完成7.19亿元。永安、董集两个市级示范片年度总投资7亿元的34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5.67亿元;沿黄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规划编制初稿已完成。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有条不紊推进中。
2.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充分发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统筹协调各相关责任单位,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聚焦村容村貌提升,结合“五一”、“五四”、“十一”等重大节日,在全区农村范围内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截至目前,累计发动党员干部、居民群众4.15万余人次,集中清理生活垃圾约3.5万余吨,清理村内水塘242处,清理沟渠743.2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约2170吨,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共计778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19万余份,张贴宣传标语500余条,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扎实开展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确定了20_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市级6个,区级8个;20_年度的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已通过市级验收,等待省级验收。
3.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组织申报了省级、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创建,省级试验区创建已获批复,将开展“探索密切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利益联结方式”“探索点状供地方式,创新农业生产和休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用地保障机制”“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3项试点任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股权证6月底前全部发放完毕,32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完成银行开户;328个村全部完成省产权制度改革管理系统录入。6月底,328个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整理工作。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实现新突破,黄河口镇19个村正在与农商行对接以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农业产业园无花果项目”贷款600万元,胜坨镇皇殿村以集体资产股权质押“香菇种植项目”贷款100万元,截止目前,已发放贷款18笔,贷款总额460.2万元。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中,完成了试点目标、内容、运行机制的制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库的确定等前期基础性工作。
4.种植业生产稳步进行。夏粮全面丰收,小麦收获面积23.16万亩,亩产430公斤(测产数据),比20_年亩产增长22公斤、5.73%,总产10万吨;秋粮收获面积59.8万亩(其中玉米28.3万亩,水稻23.4万亩,大豆5.14万亩,高粱2.6万亩,薯类等其他作物0.36万亩),全区秋粮总产29.7万吨。扎实做好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累计发布病虫情报和防治技术指导意见13期,投入16.4万元实施了1.32万亩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发放小麦条锈病防控药剂2.7吨,防控补助费36万元。进行了东亚飞蝗虫情调查,组织召开了全市东亚飞蝗春季蝗卵调查现场会,制定了《20_年东亚飞蝗防治实施方案》,实施蝗虫统防统治3.7万亩。开展了耕地质量调查土样采集和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并积极开展土壤墒情测报;实施了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开展了玉米化肥利用率、有机肥替代、水稻3414等6处田间试验。结合农时,通过印发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建议等形式,指导群众科学施肥,推动化肥减量增效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5.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依托华澳大地田园综合体、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研究院、万亩稻田文化景观等“新六产”项目,“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健康养老”等新业态、新模式成效初显。以发展工业园区的模式建设农业园区,先后引进了天邦、牧原、康华、惠泽等农业龙头企业,实施了天邦集团拾分味道种养加一体化、牧原公司100万头生猪养殖、康华海洋牧场等一批现代农业项目,全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聚焦黄河口大闸蟹与大米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实施总投资1.8亿元的六大类21个项目,推进生产+加工+物联网+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升级。永安镇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董集镇获批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在对现有的农业企业摸底调研基础上,组织牧原公司、惠泽公司等4家企业进行省级龙头企业创建,泰欣农林、天邦汉世伟等5家公司进行市级产业龙头企业创建,通过按照龙头企业的标准规范和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再上新台阶。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全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达到675家;新增家庭农场16家,累计注册592家。积极开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总量达到124家。其中:土地股份类合作社37家、综合类合作社11家、劳务服务类合作社17家、生产经营类合作社59家。
6.农产品品牌创建成效显著。围绕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大米等9大农产品品牌,实施农安工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通过展会、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媒介,加大黄河口农产品推广力度。景明水产休闲旅游食品、盛元公司佳藕莲礼莲藕成功入选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大米入选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黄河口大闸蟹特优区入选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截止目前,我区共有省级知名品牌8个,区域品牌2个,总数全市第一。今年,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开通了“黄河口好稿儿”直播平台,对名优特农产品进行直播带货,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群众收入持续增加。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商发展,拓展销售渠道,引导企业对接京东、淘宝、苏宁、“买卖惠”等电商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8家、网店9家,黄河口主要农产品均已实现线上销售。今年,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开通了“黄河口好稿儿”直播平台,对名优特农产品进行直播带货,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群众收入持续增加。
7.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稳步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全区7家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和19家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81名散户已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25651张,附带合格证上市农产品达3817.32吨。扎实开展农产品抽样检测,与区检验检测中心对接,完成了11批次125个蔬菜的风险监测,合格率100%;配合省、市开展了农产品例行检测和风险检测,共计完成10批次211个蔬菜、16个小麦的抽检工作,合格率98.8%。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项目,已完成种植基地、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散户蔬菜样品抽样5批次、439个样品抽检工作。
8.农业生产保障有力。疫情期间,积极帮助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协调交通部门及各镇街保障种子、肥料、农药等4000余吨农业生产资料的运输配送,帮助洁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助采购农药生产原料60余吨,确保了我区春季农业生产农资的供应。开展了农资打假“春雷”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33人次,检查各类农资生产经营单位115家次,责令改正12家,受理种子经营备案763件,受理投诉农药生产企业2起,调处农药使用纠纷23起,纠纷作物面积2700余亩,调解纠纷赔偿20余万元;向农药经营单、农产品生产单位、园林防治单位发放农药废弃物回收告知牌200个,告知书宣传画3000余份。积极开展“平安农机”创建,累计进行农机安全检查共20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8项次整改8项次,整改率100%;赴各镇街开展集中年检,共检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260台;办理农业机械注册登记141台(其中收割机40台),转入15台,农机驾驶证88本,增驾34本,恢复2本;举办“农机安全教育”培训班7期,受训农机驾驶员400余人次,发放安全生产宣传材料3500余份,服务指南20_余份;开展了农机事故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了农机监理人员事故处置能力。积极为“三夏”、“三秋”跨区作业提供服务保障,办理发放跨区作业证85本,发放各类“三夏”、“三秋”农机作业技术宣传材料20_余份。“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创建顺利推进,相继组织召开了动员会议、召开农业机械化推广现场会4次,开展了“智慧农业”平台建设等。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组织180名高素质农民赴淄博、青州、临沂等地进行为期10天的经营管理、生产技能集中培训,信息全部录入全国农民培训系统,评价率达到100%。
9.惠农政策落实有力。落实小麦入保面积20万亩,已完成理赔工作,核定小麦种植面积23.16万亩,发放种植补贴3100余万元。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正在落实,已签订补贴申请表321份,补贴机械703台套,资金581.092万元。落实报废更新机械8台套,资金9.7万元。扎实开展“政策、资金、项目”争取工作,前三季度累计争取上级各类资金2602.4万元。
10.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推进顺利。20_年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竣工,5月底通过了区级验收;棉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工,正在组织区级验收。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正在验收阶段。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优质水稻绿色生态基地建设、黄河口大闸蟹养殖物联网基地建设、大闸蟹产业科技支撑与功能拓展、产业园公共服务大数据云平台等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今年以来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和克服。
一是农业发展质量总体水平不高的问题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如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对二三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强;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且多数企业集中于产业链中下游水平,与农联结机制不健全,带农增收作用不明显;设施农业发展较为缓慢,现有设施农业规模小、科级含量低、档次不高,引领示范作用小。
二是影响农村快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未得到有效破解。如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人才资源相对匮乏,农民职业化发展缓慢,无法满足当前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受群众思想固化等因素影响,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遇到的阻力还比较大,盘活农村集体资产的方式、方法还不够灵活,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是农业农村工作力度仍需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发展投入大、见效慢,基层畏难发愁情绪比较重,拖、等、靠现象较为严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战略决策、内涵要义认识不到位,部分镇(街道)、村等统筹推进力度小,推进措施少,难以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力量参与其中。
三、20_年工作计划
继续以乡村振兴为引领,抓好常规种植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整合资源优势,进一步壮大提升产业规模档次;以创建省级、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与农联结机制,推动农村、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整合各方力量,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提升2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落实奖补政策,强化督导调度,严格依规依标建设,为全区乡村振兴树立样板。立足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加强工作创新,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在抓好市级示范片区建设的基础上,支持创建省级示范片区,积极创建县级示范片区,形成三级联动、梯次推进工作格局。加快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综合考虑沿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按照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要求,发挥沿黄产业和生态优势,聚力打造沿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2.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在巩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实施好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顺利通过上级考核验收及绩效评价;抓好常规农业生产,积极开展农业生产调度、农业技术推广、高质高效创建、化肥减量增效、水肥一体化、墒情测报、病虫害测报、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安全监理、农资市场监管等服务,使全区棉花、小麦、水稻等主要作物不断向高质高效迈进。在此基础上,加大现代农业,特别是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落实好发展情况调度、考评等相关制度,推进全区现代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积极开展国家、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力争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处以上,并搞好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评审及认定;继续推进华澳大地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提升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现代农业与人工智能产业相互融合,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重点抓好省级产业化大数据平台、华澳大地、牧原公司智慧牧业项目建设,推进农业的智慧化程度。依托优势产业,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等项目实施,年内打造智能、精准、高效、绿色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2处。
4.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要求,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特色加工业、特色文旅业等产业,培育特色乡镇和乡土产业名品村,重点培育2个特色乡镇、10个乡土产业名品村。依托镇域农业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产业强镇目标,重点指导永安镇、董集镇积极争取20_年产业强镇项目。永安镇依托黄河口大米、大闸蟹两大产业,在省级产业园区的基础上,提升仓储保鲜、加工营销等产业水平。董集镇依托华澳大地田园综合体项目,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产业,打造产业强镇。立足优势特色产业,优化特色产业布局,重点打造黄河口大米、大闸蟹2个产业集群,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和产村产镇融合。围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和培育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年内计划新认定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积极开展合作社、家庭农产示范典型培育,积极争创市级、省级和国家示范社、示范场,力争创建市级以上示范社、示范场10家。引导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依托省级改革试验区项目,引导一邦公司、心莲意荷、金丰公社等公司探索与农利益联结新机制,年内力争培育带动典型2个,探索解决产业化经营中的风险保障、利益分配等问题。围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引导龙头企业牵头,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广大农户分工协作,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年内计划发展2家以上联合体。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康养基地等,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计划争创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打造精品旅游路线1-2条。
5.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搞好年度农产品例行抽样检测,督促各生产经营主体生成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现农产品的“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推进实施好农安省创建,到年底全区95%以上的涉农企业要达到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标准。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保鲜、储藏、分级等设施,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建设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和产地预冷、分拣包装、仓储保鲜等设施,计划新增果蔬冷链仓储物流项目5个。围绕我区黄河口大闸蟹、大米、莲藕、海参等产业,实行一个品牌、一套班子、一套规划、一套服务体系工作机制,培育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继续做好特优农产品品牌创建,组织企业品牌参加省知名农产品品牌和区域品牌的评选,力争年内新增知名品牌1-2个。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计划年内认证“三品一标”产品6个以上。
6.持续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指导村(居)配套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盈余分配制度,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探索集体资产股权占有、收益、流转及抵押、担保等权能的实现形式,健全完善配套措施,稳步开展集体资产股权抵押贷款试点。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大力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多元化服务主体,增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供给保障能力;推广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综合托管和全程托管等多种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通过生产托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要素导入农业生产。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片区建设。
年以深化基层民主管理为主线,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为重点,统筹推进基层政权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制度和组织基础,民政局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肩负着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重要职能任务,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奋勇当先、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好职责与使命,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贡献力量,现就我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积极推动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等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突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领导基层治理、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着力提高农村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保护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职责所系。我局全力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任务,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强化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作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加强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渐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保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发展,探索构建困难群体分类救助、急难问题综合救助的梯次救助模式。探索建立贫困状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低保、医疗、教育等救助政策统筹,健全社会救助的工作协调、信息核对、受理办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机制,“兜牢”民生底线。
三、切实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布局,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提高农村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建立动态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专业康复机构、支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农村社区,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活动;鼓励和引导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农村社区开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推进农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关爱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殡葬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乡村文明、移风易俗,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一、xxxx年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
xxx区内xx个行政村,其中xx村为我镇乡村振兴试点村,xx村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我镇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推进重大政策、重大行动和重要工作,协调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题。
(一)着眼产业兴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因地制宜,大胆谋划,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坚持基层党建示范点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双示范融合”,着力建设下湖村、叠石村两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茶产业:我镇以生春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带动x家本土茶叶加工企业。建设生春源叠石茶叶基地xxxx亩,辐射带动xx村约xxxx农户对全镇约xxxx亩茶山进行标准化改造管理,茶叶产量显著提升。茭白产业:以长晟生态农业公司为龙头,建设千亩茭白产业园和千亩荷花基地,采用生态立体种植模式(荷花+小龙虾),实现高产、高效农业种养,打造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实现荷花套养小龙虾xxxx亩,提供就业岗位约xxx人,带动村民增收约xxx万元,实现农民共同富裕。食用菌产业:大力发展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形成吉际、中房、林家、大洋、显柄等村食用菌产业聚集地,实现投产香菇xxx万袋,年产香菇xxxx吨。中草药产业:以大园、东山为核心,引进“三叶青”中草药种植项目为龙头,打造中房中草药种植基地。水果产业:建设叠石的百香果、下湖的砂糖橘,凤凰山的水蜜桃、大洋的葡萄、深坑、厚富的核桃等数个中房特色水果采摘基地。
(二)着眼生态宜居,不断改善农村环境
统筹镇村发展,打造宜居中房。大力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突出抓好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村道路硬化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土地整治、危房改造等措施。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整治、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确保村庄整洁有序、干净优美的人居环境。xxxx年完成下湖、中房、洋里、沙坂、溪门、港里、显柄等七个美丽乡村建设,其中下湖村、中房村为美丽乡村提升村。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全镇x个行政村xxx户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任务、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和公厕改造。开展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完成规模面积xxx亩,预计新增耕地面积xxx亩。全面推行“河长制”,配备xx个河道专管员对河道进行每日巡查常年管护,保持河道清洁。同时高度重视墓地专项整治工作,认真贯彻殡葬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
(三)挖掘古镇红色资源,全力发展文旅产业
编制完成《xx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遵循旅游市场需求,充分挖掘和利用中房山水风光,开发建设凤凰山景区、飞仙岩景区、百丈龙潭瀑布、深坑古村落、旗峰生态农场和满盾休闲旅游田园综合体,打造以观光为基础,以休闲为重点、以体验为特色的乡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利用承办x罗源首届七境茶文化节、举办罗源·中房健身休闲旅游丰收节、岭兜书法摄影展等活动,进一步打响中房知名度。凭借全镇xx个行政村都属于老区革命基点村的独特红色资源,通过镇内保存尚为完好的阻击战遗址、厚富红军医院、深坑抗日讲习所等历史遗址,深入推进革命老区文化旅游发展。抓好xx村六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以历史传承下来的明清古建筑为依托,深入挖掘古文化,培育乡村振兴示点村。进一步整合凤凰山自然风光、叠石茶山风光、满盾田园综合体田园风光,满盾古民居、岭兜转水桥、林家旗杆林、陈太尉宫以及千年古官道等资源,推进旅游综合开发,丰富完善旅游线路产品。
(四)着眼生活富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我镇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抢抓政策机遇,精心谋划扶贫项目,持续培育增收产业,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加强“红色引领”,开展雨露计划,实施精准脱贫。年初以来,镇党委加大党建工作力度,加强“红色引领”,发挥领导作用,带领各村党支部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党员开展雨露计划培训,实施精准脱贫。全镇多次开办种植、畜牧等培训班,惠及建档立卡贫困对象xxx人,提升贫困人员就业能力,实现全体贫困户得到稳定脱贫。中房村党支部带头带领党员与贫困户共同发展种植食用菌;大洋村党支部帮助贫困户黄珠玉养兔;叠石村党支部党员带领贫困户开办百香果种植合作社,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确保已脱贫贫困户不返贫。通过“党建+”引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年初以来,镇党委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把握机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通过耕地占补开发、合作社经营、土地承包、盘活固定资产等,凝聚力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五)发展先进文化,切实加强社会治理
我镇充分利用党建微信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平台,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扶持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文化乡贤等乡土人才,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弘扬向善向上社会正能量。依托独特的红色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挖掘开发河洋耕读文化,着力打造文化历史旅游景点的同时同步配套文化广场、乡村舞台等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抑制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培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社和谐的农村社会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民风持续好转。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党建责任抓实、抓细、抓到位,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开展工作,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载体,过好组织生活,持续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平安乡镇建设。结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建立健全镇村管理、服务、协调功能,严厉打击村霸,重拳出击黄赌毒和邪教组织,主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
二、xxxx年工作计划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发展
一是做大做强茶产业。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引导企业和茶叶种植大户外出参观考察学习,邀请专家莅临指导、座谈,集思广益、开拓眼界,解决中房茶叶等问题,促进茶叶产业质量和效益双提升;抓住省市县关于支持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盘活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把房屋、仓库、古厝修旧如旧改造成茶文化核心区,加快培育茶产业,打造集野茶生态茶园、精细加工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茶业基地。二是做优做精特色农业。品种方面:要坚持多样性原则,突出“一村一品”,引导农户发展茶叶、香菇、茭白等,调整品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名优水果基地、食用菌基地、茶业基地“三个基地”。品质方面:要突出“生态、生产、生活、生意”四生融合的发展理念,引导农户发展以茶为主题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培育好种、好看、好玩、好卖、好赚“五好”新业态,推进农业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品牌方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扩大香菇、等无公害蔬菜品牌的影响力,力争再培育更多的农产品品牌,打响“醉美中房·绿色农业”品牌。三是引导发展食品加工业。将现有的石板材园区规划作为食品加工园区,引导绿色加工发展,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利用现有特色农业发展,集中莲子、小龙虾、茶、香菇、三叶青、核桃等食品深加工。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提升农村环境整治
一是治山,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引导种植多样树种,丰富林木品种;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矿山等裸露山体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坚持每年生态封禁,保护山体植被,提高山体蓄水含水能力,让青山常在。二是治水,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河洋溪、金溪流域交界断面水质监管,确保河洋溪、金溪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以上。扎实开展河洋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整体整治流域,建设形成水系,保持水体清澈,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三是造田园风光,在治山治水的基础上,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为农民提建议、帮规划,从基础设施、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技术援助等方面,给以规划引导,把握季节时令,实现稻、菜、果相间错落、轮作耕耘,既让群众增产增收,也让田园成景入画,打造舒适、安逸、悠闲的田园风光。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一要深化移风易俗。结合美丽乡村、旧村复垦工作,创新特色模式,倡导改造大洋村杜氏主厝建设廉政教育示范点,拓展为道德讲堂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讲师团宣传宣讲活动,乡贤座谈会、家训族规诵读会等活动,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培育文明乡风。发挥党建引领,积极拓展宗祠文化功能。二要涵育乡风民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满盾红军第一阻击战役纪念地、港里王家湖县委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爱国爱家、孝老爱亲、重义守信、节俭持家,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群众生活,营造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三要推进文化惠民。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广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业余“讲师团”等载体作用,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党的政策方针、民间信仰、乡风民俗、家风家教、道德法制、孝道文化等内容开展宣传宣讲,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和乡音俚语把新时代精神演出来。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一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x村“两级书记”联席会制度,坚持每季度围绕x个主题,在x个村开展x场现场办公会,营造比拼赶超氛围,凝聚工作强大合力。认真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全乡党员干部在“三抓三比、十项竞赛”当好“四个先锋”、项目攻坚建设和“十大提升工程”的主战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要完善便民服务体系。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让党员干部能够参与乡村治理,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就能实现问题发现、受理、处理、督办、反馈五个环节在线监督,做到问题、责任、期限、追责“四清楚”,重点解决有的党员干部慢作为、不作为问题。三要深化平安中房创建。以创建“平安中房”为契机,坚持每季度组织镇、村干部开展一次综治平安入户宣传活动,宣传普及安全知识,渲染浓厚的平安建设氛围。坚持开展好每月xx日的县乡领导接访日活动,引导农民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推广“互联网+”的群防群治,实现辖区治安盲区全覆盖,提高办案实效,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平安建设知晓率和执法满意度。
一、20_年工作完成情况
1、示范创建工作。调整了白沙镇乡村振兴工作领导组,制定了灵丹村20_年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示范创建对标补短项目摸排,细化任务分解,落实补短措施。
2、“厕所革命”项目工作。分解落实1019个化粪池和153个卫生厕所修建,目前项目施工正快速推进,有望11月10日前完成建设任务。
3、产业发展工作。扩大花椒种植规模,全镇花椒种植面积达到8500亩。开展花椒种植技术培训,花椒产业取得全面丰收,鲜花椒产量达到600万公斤(折合干椒120万公斤)。花椒产业园新增土地流转20_亩,农业招商引资四川天泽骄农业有限公司入驻花椒产业园。完成9000亩高梁种植任务,集中连片区域完成3900亩病虫害统防统治,高梁种植取得大丰收,发展高梁产业取得明显成效。
二、20_年工作打算
1、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再创一个乡村振兴市级示范村。
2、新增花椒种植面积20_亩,万亩花椒产业园初步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花椒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基本形成。开拓花椒销售渠道,化解花椒产业增产不增收发展瓶颈。
3、加快花椒产业园建设,争取项目配套农业观光休闲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争创五星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4、巩固高梁产业发展成果,基本建成万亩高梁产业园。
新的年度,新的开始。我将在县卫生局和乡卫生院的统一领导下,坚决执行上级有关政策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群众着想,认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按照县局和卫生院要求,为辖区内居民建立统一、规范的健康档案;负责填写健康建档个人基本信息,完成纸质档案100%,电子档案85%以上,协助乡镇卫生院进行健康体检。
2、定期对建档人群的健康信息及时补充、完善及更新,每年对重点人群随访不少于4次,每次随访的内容记录要详细。
(二)健康教育
1、在提供门诊、访视、随访等医疗卫生服务时,针对重点人群结合本地区的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对象的主要健康问题包括职业病危害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
2、办好健康教育宣传栏,每月至少更新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并做好资料保存。
4、协助乡镇卫生院做好健康咨询活动;
5、每3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三)预防接种
1、做好适龄儿童的摸底统计及相关工作;
2、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相关要求;及时做好接种对象的接种,做到不漏一人。
3、送达预防接种通知单及接种信息统计报表;
4、做好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时收集汇总疫苗的接种有关数据,上报乡镇卫生院。
(四)传染病防治
1、协助上级部门进行疫情监测;
2、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负责本辖区传染病信息的报告,并确保数据安全;
3、协助上级部门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和处理;
4、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
(五)0-6岁儿童健康管理
1、认真摸清0-6岁儿童底子,建立好管理档案;
2、通知辖区内适龄儿童按时接受健康管理。
(六)孕产妇保健
1、协助做好本辖区内孕产妇的登记管理工作,按时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
2、通知辖区内孕产妇按时接受健康管理。
(七)老年人保健
1、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有关情况,建立健康指导,实行动态管理;
2、在卫生院的指导下,每年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1次健康管理服务,并按照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做好体检表的填写、更新。
(八)慢性病管理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首诊测量血压;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就诊登记,登记内容要完整、清楚和准确;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季度定期随访监测、行为干预和治疗指导不少于1次(每年不少于4次随访),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归档;
2、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每季度定期随访监测、行为干预和治疗指导不少于1次(每年不少于4次),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归档。
(九)重性精神病管理
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每2月随访1次(每年不少于6次)。
(十)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乡村医生培训。
协助卫生院积极配合完成公共卫生项目工作,更好的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为以后自己能独立完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十一)做好辖区群众疾病的诊疗工作
热情服务,科学严谨,做好辖区患者的诊疗工作。严格实行零差价,做好门诊登记和电脑登记。做到随叫随到,风雨无阻,尽心尽力做好诊疗工作,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新的年度就要开始了,展望未来,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我将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乡村医生。
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牧业提质增效、农村牧区文明进步、农牧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展情况
制定出台了xx市《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乌党办〔20xx〕1号),起草了《xx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20_年)》,调整成立了xx市市委农村牧区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同时,全市成立了六个专项推进组,明确各个小组的牵头单位、工作职责等,市农牧业局作为牵头单位承担综合协调和产业振兴推进具体任务,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把培育和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引领特色农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大力培植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集宁区雪原乳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农牧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了一批农牧民合作社,全市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目前,我市农牧民合作社有6346家,培育自治区级农牧民合作示范社62家、市级农牧民合作示范社230家;
家庭农牧场333家,其中:家庭农场111家、家庭牧场222家。三是积极打造现代特色农牧业品牌。“xx马铃薯”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燕麦种植面积增加到112万亩,被命名为“中国燕麦之都”。创建标准化示范牧场32个,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243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9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4件。“四子王戈壁羊”入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丰镇市、商都县创建“国家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县”。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是全面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破解农村牧区生活垃圾难题,我市积极推广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镇)处理”模式,目前3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40%的村庄开展保洁,建设垃圾池8000多个、公厕20_多座。二是推动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设“四好农村牧区路”255公里,99%的嘎查村通客运班车。全市已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全力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隆胜、七家营、红格尔等水库基本建成,安全饮水工程惠及3.7万农牧民。大力发展集中供水,全市农村牧区集中供水率82%和自来水普及率77%。三是加大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施化肥零增长、农药零增长、推进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深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等行动。全力抓好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4.4%。农牧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控水、控肥、控药、控膜“四控”行动扎实开展。大力发展节水农牧业,改造喷灌圈16万亩。四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草原平均植被盖度明显提高,草原植被盖度34.5%,村庄绿化覆盖率26.3%。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突出抓好农村牧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积极引导农牧民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开展了五届文明村镇创建示范活动,打造全国文明村镇8个、自治区级文明村镇7个、市级文明村镇74个,旗县级以上文明嘎查村和乡镇苏木占比为40.2%。二是深入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通过开展“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三是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深化农村牧区殡葬改革,引导群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的侵蚀。全市87%以上的行政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禁毒会”、“村民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一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二是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面派驻第一书记,全市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活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全市1321个嘎查村委会全部完成村级“厅室”(便民服务大厅、村“两委”办公室、精准扶贫室、党员活动室、文体娱乐室、卫生室、便民超市)改造升级。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借助“七五”普法,树立“用得上、听得懂、看得见、信得过”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建立常驻农村牧区的普法宣传员队伍,为幸福美丽新农村牧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有村规民约的嘎查村占比达到61%。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基层矛盾纠纷逐年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市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牧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牧区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市乡村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一是大力促进农牧民增收。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就业创业促进工作方案》,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牧民增收主渠道,大力推进农牧民工就业创业,全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全市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今年全市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37.7万人次。二是全力推进农村牧区牧区人才工作,培养市级科技特派员170人、职业农牧民4648人,农牧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能人大户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三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来抓,5.8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9%,丰镇市退出自治区贫困县行列,凉城县、察右后旗符合退出条件。建成脱贫车间70个,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发电,1321个嘎查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清零,产业扶贫惠及11.2万贫困人口。四是加强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农村牧区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做到了农村牧区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一是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粗放,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链条短,精深水平低,生猪、肉牛、肉羊当地屠宰加工比例不足10%。农牧民合作社、家庭牧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占全区的4.8%。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销售渠道不畅,品牌少。种养结构不合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二是财政投入不足,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财政支持现代农牧业的资金有限,投入的农牧业项目少,农牧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三是面临的环境问题较严重,生态治理的任务较艰巨。四子王旗、察右后旗、北部牧区水资源缺乏,基础条件落后,自然灾害频繁。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任务艰巨。耕地污染较重、地下水过度超采,草牧场退化、沙化问题突出。四是乡村治理体系不健全,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农牧区道德规范、公序良俗失效现象增多,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加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部分农村牧区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精神鼓励机制、物质激励机制、制度策励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五是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薄弱。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同全区平均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嘎查村空心化、农牧户空巢化、农牧民老龄化问题加剧。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认真按照自治区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品。根据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牧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二是促进农村牧区牧区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工程、产业融合发展主体培育工程,开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稳步实施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工程、农商互联工程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牧区综合示范工程。重点抓好商都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四子王旗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支持土牧尔台镇、朝阳镇、乌素图镇等农牧业强镇纳入国家产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范围。积极开展返乡下乡创业行动,争创自治区级农牧区双创示范园区(基地)。三是大力展特色农牧业产业。坚持“稳粮、优经、扩饲”,扩大马铃薯、冷凉蔬菜、杂粮杂豆等特色种植规模,打造全国优质种薯黄金产区、燕麦主产区、重要的冷凉蔬菜基地。四是建立农村牧区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以县乡为主体,建立以土地流转(农村牧区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为重点的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牧区产权交易)管理服务中心,实现三级流转服务机构和流转信息平台全覆盖,实现农村牧区资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一是加快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牧区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继续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要抓好规划引领和试点先行。以农村牧区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确定一定数量的示范村、示范户。同时,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严格执行禁牧、草畜平衡等制度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加强草原生态修复保护。三是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培育田园综合体等现代农牧业新模式,着力推进农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特色小镇、乡村民宿、牧人之家、康养基地。积极引导群众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牧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让旅游产业成为我市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
(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一是加强农村牧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依托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学习讲堂”,组建“新时代讲习团”和“草原学习轻骑兵”队伍,结合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面对面、互动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宣讲。建立覆盖苏木乡镇、嘎查村的网上“学习讲堂”微信群,推送“每天一句”“学习微视频”等网上理论学习产品,提高群众知晓度认同度。二是弘扬农村牧区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地域文化、乡土文化,指导各地科学策划、组织开展节事活动,打造乡村文化名片,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风、一村一韵”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苏木乡镇、嘎查村两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到20_年,实现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覆盖,达标率达到95%以上。继续推动苏木乡镇文化站、嘎查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苏木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嘎查村综合性文化服务站建筑面积不低于120平方米。
(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选派第一书记到村党组织,提升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执纪监督,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牧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加强农村牧区法治建设。推进农村牧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开展平安乡村创建行动,严厉打击“村霸”、宗族恶势力等农村牧区牧区黑恶势力。大力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农村牧区普法力度,提高农牧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牧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农村牧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牧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三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深入宣传本县乡村人物的道德模范,发挥其激励和模范作用,引导农牧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牧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并通过司法途径着力调解村与村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到20_年,实现有村规民约的嘎查村占比达到95%。
(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活力。一是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牧业示范区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强“互联网+”在农牧业生产上的应用,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牧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促进特色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强化产业扶贫。按照优势特色产业规划、产业扶持范围、“菜单式”扶贫项目补贴目录标准进行全面梳理,采取科学划分类别,因户施策,“量身定做”针对性强的产业扶持措施,建立各类扶持措施档案。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工作,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项目实施及补贴资金支出进度。完善贫困户和龙头企业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人口产业全覆盖。三是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健全覆盖旗县市、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培育和打造一批劳务品牌。精心组织开展“引家乡人、建家乡”,通过加强产业建设,辐射带动更多的农牧民增收致富,增强农牧业农村牧区活力,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xx年我镇率先推进武家庄村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目前各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现将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武家庄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下辖7个自然村,512户,1508人,耕地面积25000亩,林草地面积8000亩,村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养殖、外出务工、转移性收入为主,其中村种植业主要以谷子、小杂粮、玉米、土豆等为主,养殖业主要以羊、牛、猪、家禽等为主,20xx年农民人均收入达8600元。该村人口聚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水电、道路、宽带、移民搬迁、亮化工程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老年幸福院、红白理事会、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齐全,新农村建设成果位居全镇前列,村集体经济和农村社会事业得到稳步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建设情况
今年,我镇坚持围绕“村级组织、乡村治理、产业发展、补强公共设施”四大工程为主要建设内容,按照全面实施期、巩固提升期两个阶段分步推进该项工作,利用2年时间,打造成全镇乡村振兴标杆村。目前,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村级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为顺利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镇村两级分别成立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示范村建设项目摆在了突出位置。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示范村建设、引领村民增收致富。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深化村两委干部学习制度,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抓好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持续改进工作作风,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支部的工作意见,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好事。通过落实基层党组织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有效激发了党员群众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内生动力。
二是乡村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加快完善“一核两委一会”(“一核”即以党支部领导为核心;
“两委”即村委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
“一会”即村级事务协商会)乡村治理体系。实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推进村务民主协商,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行家风、村风、党风教育,以良好家风带村风促党风。全面修订完善武家庄村村规民约,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宗族宗派观念,抵制、消除封建迷信等各种不良思想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引导农村党员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破除陈规陋俗,成立红白理事会监督管理委员会,摒弃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做法,带动广大群众树立文明新风,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
三是产业发展力度不断加大。过去,武家庄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外出务工和退耕还林补贴、种植养殖等,种植的都是谷子、玉米、黄豆、土豆等农作物,其中黄豆、糜谷为经济来源作物。随着在县、镇重点向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在夯实农业基础,推广特色农业,加大科技劳务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政策,该村村积极响应,全村上下大力发展种植优质谷子—沁州黄,全力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种植结构,全村200多户农民共计种植约1500亩优质谷子。另外,各类杂豆、玉米等种植数量较往年有大幅提升。
四是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为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镇党委、政府协调民营企业国能煤矿出资119万元,在镇政府东侧劈山填沟,动用土方25万方,取土新造50亩耕地,建成20_0平米集镇广场基础。并初步形成了广场规划设计方案,开工实施了排洪、排污、场平等配套基础设施,下一步将申报多方筹集资金,重点实施绿化、硬化工程,配套建设村委会、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器材等设施,打造全县一流镇级文化广场。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在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项目建设过程中,制约和影响发展的主要瓶颈就是建设资金不足。由于我镇属于纯农业乡镇,镇村财力拮据,群众自筹资金困难,县级财政投入资金也有限,导致项目推进阻力大。建议上级部门加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投入,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下一步,将进一步做好示范村土地流转、三变改革、环境卫生整治、文化活动广场规划建设等工作,以“村支部+致富带头人+农民”三合一模式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力争实现武家庄农村产业“强”、乡村环境“美”、乡风文明“淳”、乡村治理“安”、农民增收“富”。
一、xxxx年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
xxx区内xx个行政村,其中xx村为我镇乡村振兴试点村,xx村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我镇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推进重大政策、重大行动和重要工作,协调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题。
(一)着眼产业兴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因地制宜,大胆谋划,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坚持基层党建示范点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双示范融合”,着力建设下湖村、叠石村两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茶产业:我镇以生春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带动x家本土茶叶加工企业。建设生春源叠石茶叶基地xxxx亩,辐射带动xx村约xxxx农户对全镇约xxxx亩茶山进行标准化改造管理,茶叶产量显著提升。茭白产业:以长晟生态农业公司为龙头,建设千亩茭白产业园和千亩荷花基地,采用生态立体种植模式(荷花+小龙虾),实现高产、高效农业种养,打造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实现荷花套养小龙虾xxxx亩,提供就业岗位约xxx人,带动村民增收约xxx万元,实现农民共同富裕。食用菌产业:大力发展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形成吉际、中房、林家、大洋、显柄等村食用菌产业聚集地,实现投产香菇xxx万袋,年产香菇xxxx吨。中草药产业:以大园、东山为核心,引进“三叶青”中草药种植项目为龙头,打造中房中草药种植基地。水果产业:建设叠石的百香果、下湖的砂糖橘,凤凰山的水蜜桃、大洋的葡萄、深坑、厚富的核桃等数个中房特色水果采摘基地。
(二)着眼生态宜居,不断改善农村环境
统筹镇村发展,打造宜居中房。大力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突出抓好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村道路硬化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土地整治、危房改造等措施。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整治、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确保村庄整洁有序、干净优美的人居环境。xxxx年完成下湖、中房、洋里、沙坂、溪门、港里、显柄等七个美丽乡村建设,其中下湖村、中房村为美丽乡村提升村。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全镇x个行政村xxx户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任务、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和公厕改造。开展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完成规模面积xxx亩,预计新增耕地面积xxx亩。全面推行“河长制”,配备xx个河道专管员对河道进行每日巡查常年管护,保持河道清洁。同时高度重视墓地专项整治工作,认真贯彻殡葬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
(三)挖掘古镇红色资源,全力发展文旅产业
编制完成《xx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遵循旅游市场需求,充分挖掘和利用中房山水风光,开发建设凤凰山景区、飞仙岩景区、百丈龙潭瀑布、深坑古村落、旗峰生态农场和满盾休闲旅游田园综合体,打造以观光为基础,以休闲为重点、以体验为特色的乡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利用承办x罗源首届七境茶文化节、举办罗源·中房健身休闲旅游丰收节、岭兜书法摄影展等活动,进一步打响中房知名度。凭借全镇xx个行政村都属于老区革命基点村的独特红色资源,通过镇内保存尚为完好的阻击战遗址、厚富红军医院、深坑抗日讲习所等历史遗址,深入推进革命老区文化旅游发展。抓好xx村六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以历史传承下来的明清古建筑为依托,深入挖掘古文化,培育乡村振兴示点村。进一步整合凤凰山自然风光、叠石茶山风光、满盾田园综合体田园风光,满盾古民居、岭兜转水桥、林家旗杆林、陈太尉宫以及千年古官道等资源,推进旅游综合开发,丰富完善旅游线路产品。
(四)着眼生活富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我镇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抢抓政策机遇,精心谋划扶贫项目,持续培育增收产业,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加强“红色引领”,开展雨露计划,实施精准脱贫。年初以来,镇党委加大党建工作力度,加强“红色引领”,发挥领导作用,带领各村党支部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党员开展雨露计划培训,实施精准脱贫。全镇多次开办种植、畜牧等培训班,惠及建档立卡贫困对象xxx人,提升贫困人员就业能力,实现全体贫困户得到稳定脱贫。中房村党支部带头带领党员与贫困户共同发展种植食用菌;大洋村党支部帮助贫困户黄珠玉养兔;叠石村党支部党员带领贫困户开办百香果种植合作社,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确保已脱贫贫困户不返贫。通过“党建+”引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年初以来,镇党委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把握机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通过耕地占补开发、合作社经营、土地承包、盘活固定资产等,凝聚力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五)发展先进文化,切实加强社会治理
我镇充分利用党建微信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平台,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扶持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文化乡贤等乡土人才,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弘扬向善向上社会正能量。依托独特的红色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挖掘开发河洋耕读文化,着力打造文化历史旅游景点的同时同步配套文化广场、乡村舞台等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抑制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培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社和谐的农村社会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民风持续好转。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党建责任抓实、抓细、抓到位,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开展工作,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载体,过好组织生活,持续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平安乡镇建设。结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建立健全镇村管理、服务、协调功能,严厉打击村霸,重拳出击黄赌毒和邪教组织,主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
二、xxxx年工作计划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发展
一是做大做强茶产业。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引导企业和茶叶种植大户外出参观考察学习,邀请专家莅临指导、座谈,集思广益、开拓眼界,解决中房茶叶等问题,促进茶叶产业质量和效益双提升;抓住省市县关于支持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盘活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把房屋、仓库、古厝修旧如旧改造成茶文化核心区,加快培育茶产业,打造集野茶生态茶园、精细加工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茶业基地。二是做优做精特色农业。品种方面:要坚持多样性原则,突出“一村一品”,引导农户发展茶叶、香菇、茭白等,调整品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名优水果基地、食用菌基地、茶业基地“三个基地”。品质方面:要突出“生态、生产、生活、生意”四生融合的发展理念,引导农户发展以茶为主题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培育好种、好看、好玩、好卖、好赚“五好”新业态,推进农业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品牌方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扩大香菇、等无公害蔬菜品牌的影响力,力争再培育更多的农产品品牌,打响“醉美中房·绿色农业”品牌。三是引导发展食品加工业。将现有的石板材园区规划作为食品加工园区,引导绿色加工发展,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利用现有特色农业发展,集中莲子、小龙虾、茶、香菇、三叶青、核桃等食品深加工。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提升农村环境整治
一是治山,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引导种植多样树种,丰富林木品种;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矿山等裸露山体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坚持每年生态封禁,保护山体植被,提高山体蓄水含水能力,让青山常在。二是治水,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河洋溪、金溪流域交界断面水质监管,确保河洋溪、金溪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以上。扎实开展河洋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整体整治流域,建设形成水系,保持水体清澈,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三是造田园风光,在治山治水的基础上,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为农民提建议、帮规划,从基础设施、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技术援助等方面,给以规划引导,把握季节时令,实现稻、菜、果相间错落、轮作耕耘,既让群众增产增收,也让田园成景入画,打造舒适、安逸、悠闲的田园风光。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一要深化移风易俗。结合美丽乡村、旧村复垦工作,创新特色模式,倡导改造大洋村杜氏主厝建设廉政教育示范点,拓展为道德讲堂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讲师团宣传宣讲活动,乡贤座谈会、家训族规诵读会等活动,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培育文明乡风。发挥党建引领,积极拓展宗祠文化功能。二要涵育乡风民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满盾红军第一阻击战役纪念地、港里王家湖县委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爱国爱家、孝老爱亲、重义守信、节俭持家,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群众生活,营造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三要推进文化惠民。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广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业余“讲师团”等载体作用,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党的政策方针、民间信仰、乡风民俗、家风家教、道德法制、孝道文化等内容开展宣传宣讲,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和乡音俚语把新时代精神演出来。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一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x村“两级书记”联席会制度,坚持每季度围绕x个主题,在x个村开展x场现场办公会,营造比拼赶超氛围,凝聚工作强大合力。认真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全乡党员干部在“三抓三比、十项竞赛”当好“四个先锋”、项目攻坚建设和“十大提升工程”的主战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要完善便民服务体系。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让党员干部能够参与乡村治理,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就能实现问题发现、受理、处理、督办、反馈五个环节在线监督,做到问题、责任、期限、追责“四清楚”,重点解决有的党员干部慢作为、不作为问题。三要深化平安中房创建。以创建“平安中房”为契机,坚持每季度组织镇、村干部开展一次综治平安入户宣传活动,宣传普及安全知识,渲染浓厚的平安建设氛围。坚持开展好每月xx日的县乡领导接访日活动,引导农民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推广“互联网+”的群防群治,实现辖区治安盲区全覆盖,提高办案实效,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平安建设知晓率和执法满意度。
xxxx年,x镇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十大重点工程”“五项重点改革”和“七大共享平台”建设要求,积极探索x特色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抓重点、攻难点、增亮点,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落实,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xxxx年工作总结
(一)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以现代农业为支撑,积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近年来,从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型,以食用菌、药材、竹笋、等农产品为主导,逐步建成了食用菌生产基地、竹笋种植基地、“三木”药材种植基地。培育了以万宝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鑫雨食用菌种植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种植规模xxx余亩,年产量xxxx余吨;中药材以黄莲为主,种植规模xxxx余亩,年均产量xxx余吨,建成了以花溪、大坪等村为主导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同时在大坪、龙定、春芽等村高标准种植推广“三木”药材,建设高山三木药材种植区;积极发展笋用竹产业,在大坪、红山、春芽等x个村实现笋用竹有机食品认证xxxx亩。
大力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利用剩余统建房,引进优筑旅游开发公司,投资x亿元建设花溪民宿群,现已开工建设。全镇现有颐养中心x家,花海、湔江美庐、旺达瑞川熊猫等涉旅企业及农家乐xx家,旅游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加快特色镇建设,完成了xxxx年度x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建设验收工作。
(二)以培育人才为关键,积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大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完成“育婴师”劳动技能培训x次xx人,共xx人实现就业。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x人,完成新增农业职业农民培训xx人。
(三)以农村文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1、推进乡村文明创建。截止目前,筒西、姚家、梓柏等xx个村被命名为x市级文明村;xxxx年桥楼、x场社区被命名为x市级“三美”示范。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活动。
2、深化天府文化主题活动,每月开展x次川剧座唱活动;开展“走基层”文化惠民演出x场;开展文化培训xxxx人次。
3、全面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各村(社区)已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站和益农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农村公路,完成了龙深干道xxxx米建设、崇德至羊叉道路xxx米建设、Ax线崇德段道路xxx米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目前共签约居民xxxxx人,签约率xx.xx%。
(四)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积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一是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美化等,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xxxx年x月,x镇红山村被列为x市xxxx至xxxx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计划——百镇千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深化实施厕所革命,xxxx年改造公厕x座,完成农村户厕改造x户;深化实施农村垃圾革命,新建密闭式垃圾房x座,新增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居民xxxx户;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全镇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的村占比达到xx%。
二是积极创建“美丽x、宜居乡村”,达标村xx个。
(五)以党建引领三治结合为基础,积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1、完善社区服务配套设施,健全党群服务中心,完成了桥楼村、花溪村、x场社区党群活动中心亲民化改造,提升了服务群众水平。
2、稳步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完成xx个村(社区)综治中心标识标牌、电视、电脑规范化建设。深化“大联动.微治理”体系,xxxx年至今网格员通过“大联动.微治理”系统上报事件xxxxx件;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巩固社会治安基础。
3、推动社区组织建设,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桥楼村共引入社会组织x个,全镇居民自治组织xxx个。
4、深入实施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巩固提升背街小巷鼓浪屿路xxx号x条;完成桥楼小游园绿化、铺装、凉亭、葡萄架建设;完成桥楼大舞台的提档升级;完成乡愁记忆馆、文化墙、桥楼标志节点等硬件建设;投资xxx万完成xxxxx余人的供水官网改造工程建设。
5、开展示范村(社区)建设,xxxx年花溪村、景山社区被命为x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社区)。
(六)以深化改革激活要素为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1、扎实抓好农村重大改革。深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基础上,深化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农用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xx%,新增家庭农场x家。
2、深化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行动。持续落实x户产业帮扶户增收致富措施,落实帮扶资金x.x万元,预计能全面实现收入达当地水平的xx%以上的目标。深入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工作,全面摸清前三轮高标准扶贫开发相对贫困户涉及xxx户xxx人,和xxxx年以来新识别的x户xx人产业帮扶户,没有出现返贫等现象。
(七)xxxx年x月x日,承办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在x现场办公相关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各村的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不同,工作成效有差别;二是x镇为山区乡镇,部分偏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村集体经济薄弱或根本没有收入;三是生态治理任务艰巨,部分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农村人力资源短缺与专业人才匮乏并存,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等。
三、xxxx年工作计划
xxxx年,我镇将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资源和较强的空间承载能力等优势,抢抓成德同城和x向西向北门户发展新机遇,按照多中心、多组团和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持续推动x区域分中心建设各项工作。
(一)强化项目建设,助力区域中心镇建设。加大存量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初步实现文旅产业示范带动效应。
(二)聚力宜居乡村,持续建设幸福x。持续深化省级卫生镇和省级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争创x市安全生产监管示范镇,加大生态本底投入,持续推进“增花添彩”工程,实施“三谷”美化工程,继续开展特色植物栽种。
(三)强化基础配套,持续改善民生。
(四)深化社区发展治理,打造x样板。探索总结x特色的社区发展治理模式,以“党建+”为基础,继续完善“x+x+x+N”社区治理体系工作。
(五)深化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xxxx年,x镇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十大重点工程”“五项重点改革”和“七大共享平台”建设要求,积极探索x特色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抓重点、攻难点、增亮点,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落实,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xxxx年工作总结
(一)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以现代农业为支撑,积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近年来,从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型,以食用菌、药材、竹笋、等农产品为主导,逐步建成了食用菌生产基地、竹笋种植基地、“三木”药材种植基地。培育了以万宝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鑫雨食用菌种植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种植规模xxx余亩,年产量xxxx余吨;中药材以黄莲为主,种植规模xxxx余亩,年均产量xxx余吨,建成了以花溪、大坪等村为主导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同时在大坪、龙定、春芽等村高标准种植推广“三木”药材,建设高山三木药材种植区;积极发展笋用竹产业,在大坪、红山、春芽等x个村实现笋用竹有机食品认证xxxx亩。
大力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利用剩余统建房,引进优筑旅游开发公司,投资x亿元建设花溪民宿群,现已开工建设。全镇现有颐养中心x家,花海、湔江美庐、旺达瑞川熊猫等涉旅企业及农家乐xx家,旅游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加快特色镇建设,完成了xxxx年度x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建设验收工作。
(二)以培育人才为关键,积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大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完成“育婴师”劳动技能培训x次xx人,共xx人实现就业。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x人,完成新增农业职业农民培训xx人。
(三)以农村文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1、推进乡村文明创建。截止目前,筒西、姚家、梓柏等xx个村被命名为x市级文明村;xxxx年桥楼、x场社区被命名为x市级“三美”示范。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活动。
2、深化天府文化主题活动,每月开展x次川剧座唱活动;开展“走基层”文化惠民演出x场;开展文化培训xxxx人次。
3、全面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各村(社区)已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站和益农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农村公路,完成了龙深干道xxxx米建设、崇德至羊叉道路xxx米建设、Ax线崇德段道路xxx米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目前共签约居民xxxxx人,签约率xx.xx%。
(四)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积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一是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美化等,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xxxx年x月,x镇红山村被列为x市xxxx至xxxx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计划——百镇千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深化实施厕所革命,xxxx年改造公厕x座,完成农村户厕改造x户;深化实施农村垃圾革命,新建密闭式垃圾房x座,新增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居民xxxx户;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全镇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的村占比达到xx%。
二是积极创建“美丽x、宜居乡村”,达标村xx个。
(五)以党建引领三治结合为基础,积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1、完善社区服务配套设施,健全党群服务中心,完成了桥楼村、花溪村、x场社区党群活动中心亲民化改造,提升了服务群众水平。
2、稳步推进平安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