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国有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民营经济、民营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类型。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学习的苦涩是一种痛苦中的快乐。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十四五”民营经济规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这其中,民营经济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改革开放40年来,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日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
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198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单位投资占80%以上,个体私营投资(含农村个体投资)仅占13%多;到20_年,全社会投资中的民营企业、民间投资已经占60%以上。民营企业数量占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超过了80%,在轻纺、食品、电子、机械等普通制造业及制成品等行业已占绝对优势;在重大装备、高技术等高端制造及制成品等行业,基本上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有的甚至是占据半壁江山。同时,随着我国服务业各领域对民营经济准入的不断放开,民营经济在服务业中的占比也在逐步提升。未来我国不断提升供给质量,特别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民营经济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在公报中,“科技”一词出现10次,“创新”出现15次。这里首次科技创新和科技自立自强被放在了“核心”位置,因此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科技型企业一开始投入非常大,也就是前期需要比较大的支持,希望能有更为精准的配套政策出台。地方政府可以建立科技创新为主要指标的工业投资项目准入评估机制,对工业生产类项目采用准入评价,评价因素包括科技创新、环保、安全、绿色、规模等因素,其中“科技含量”应当成为评价体系中首要考量要素。
地方政府应积极搭建创新载体平台、探索合作新模式,推进科技资源、研发机构、成果孵化项目等工作举措,推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产业转型。
在引入知名高校分校或学院,并不是越多越好,地方政府应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挥民营经济优势,以企业需求为牵引,以产业园区、科技园区为载体,以多校联合的方式,引进产业关联度高、契合度强的科教资源。
因此不仅仅是产品需要供给侧改革,当地主导产业的需求也需要“供给侧改革”,了解企业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人才培养,引入科研院等科技资源、整合科技孵化平台等等,形成高校技术成果、项目、人才向地方转移的快速通道,科创机构、人才、装置、项目充分活跃起来,形成科技创新强大合力,推动当地企业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产业链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抓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强化项目支撑、突出龙头带动,把产业规划落到具体项目上、具体企业上,尽快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补链、延链、强链,加速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高地和产业集群,培育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补链、延链、稳链,更重要的是“强链”,即: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完整化、供应链安全化和价值链高端化,促进产业结构更优化、产业规模更壮大、产业集聚更高效、龙头带动更强劲。
一条产业链涉及企业量大面广,涉及各个领域,多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是产业链协同的关键。总协调指挥部门要承担产业链协同规划实施和业务支撑的主要职责,就产业链涉及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努力打通和克服产业链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确保政府在产业链建设中的资源集聚、要素优化和技术支撑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因此,扶持对象应由单个企业、单独项目向全产业链企业和产业链集成项目转变,将资源分配转向集约高效,推动区域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企业是产业链的市场主体,尤其是龙头企业是产业链的核心。要注重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紧紧抓住产业链协同的关键点,深化开展上下游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要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以企业为产学研创新链主体,带动产业链现代化,走市场化强链发展之路。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传统的国际经济循环明显弱化,甚至是受阻。在这种情况下,强化国内经济大循环,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也有利于带动国际经济循环,实现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这就要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堵点。打通堵点要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重大突破。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设现代流通体系,还要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样就既能够拉动国内经济,又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大市场机会。
要疏通影响国内大循环的堵点,必须针对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攻关,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新基建作为人类未来文明的技术支撑,不仅本身将带来巨大的投资需求,还将通过数字技术产业化,产生不可估量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将对内循环产生巨大的赋能作用。
在当前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时代,数据作为生产的核心要素,数据的生产、加工、处理、交易和消费,在整个经济链条中产生决定性或者基础性的作用。从产品设计、制造,管理、营销到服务等,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供应链与产业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要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核心要素,将上下游企业、物流运输商及其服务商、相关金融机构等进行垂直一体化整合,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产业链相关企业与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以及产业之间的整合、优化和协同,消除整个产业链上不必要的消耗,促进产业链高效运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政策层对普惠金融出台了许多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民企从正规金融体系获得的融资占比很少,融资问题依然是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部分民企出现经营不善和融资困难,尤其是小微企业在贷款规模、审批效率和抵押担保方面存在问题。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要实现民企的高质量发展,解决融资难也是刻不容缓的关键之一。
据统计,20_年中国中小微企业有5600万家,潜在融资需求4.4万亿美元,其中融资缺口为1.9万亿美元,占中国当年GDP的14%,41%的中小微企业都存在着融资困难问题。
有些地方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通过各种方式,用普惠政策为创新企业提供“全成长周期”的针对性服务。针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初创期需求,有地方设立了专项基金、发放科技创新券;在企业成长期,则为企业提供改革企业研发类费用加计扣税、科技转化奖励实行递延纳税等税费政策;在企业成熟期,建立创新产品“首购首用”风险补偿机制的科技保险,全程为科技创新企业保驾护航。
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政府是否和企业能够有很好的信息沟通?有报告中显示,41.6%被访问的民营企业家表示“缺少政商交往的途径”,这是在“当前政商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中,占比最高的一个问题。
有高新技术制造业负责人表示,虽然平时政府会有一个干部直接对接一个企业服务的“一对一”政策,也有见面会请企业家提建议,但这些沟通渠道实际作用比较有限。“沟通方式仍有待改进,包括其他企业也反映,虽然有一对一沟通机制,但有时我们的诉求未得到真正的重视。”
分析原因,有39.6%的民营企业家认为是“缺乏面对面等常态化的政商互动制度”,有32 .4%的受访者认为“民营企业家表达合理诉求渠道不畅通”。沟通渠道要落到实处,否则会有起不到实际作用的感觉。
开办企业是百姓投资兴业的第一道门,是改善企业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地方对民营资本进入市场的欢迎程度,开办企业是否方便成为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政府各部门间实现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让数据多跑、群众少跑,这已成为政府做好服务的一个重要体现。调查报告显示,有31 .8%的企业表示政府“行政审批效率相对较低”,有企业反映项目报批程序环节不够明晰,需要的各类证明太多,流程刻板,缺乏指引。
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就是各部门之间标准不一。部门之间信息不协调让企业在申请项目时处于较为尴尬的状况。比如企业申报的一个项目,在得到一个部门的审批通过后,却被办事的后一个部门告知这样申请是无效的,这让企业很彷徨。
行政审批效率的提升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流程的简化、公务员素质的提高等等。政府现在亟须做的是建立标准的审批体系,企业可以对照着一一展开。
建立和完善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和市场主体负面清单制度,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比如有地方地税局以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信用清单、管理清单和网上审批等“五单一网”为抓手,持续推进税收审批行为标准化和规范化,最大限度降低纳税人遵从成本。
浙江省具有市场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数字经济先发等优势,当前应当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全省建成省级及以上双创示范基地73家,其中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8家,数量居全国省市区前列。杭州钱塘新区、宁波鄞州区、嘉兴科技城、杭州未来科技城4家先后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全省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072家,其中国家级246家,数量居全国前列,为吸纳科技人员创业、降低企业创业成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浙江省应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聚焦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围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高端制造等重点领域,统筹优化资源布局,加快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做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
浙江省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搭建多层次、多类型、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支撑体系,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服务。
为更好统筹谋划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科学编制晋城市民营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11月27日上午,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组织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座谈会,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朱全红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听取了各县(市、区)“十四五”期间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发展规划编制情况以及“十四五”期间拟上民营企业转型项目摸排情况,与会人员围绕我市民营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就做好民营经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朱全红强调,一是要以项目为支撑,创新编制方法,以项目引领规划、以项目落实规划,围绕影响项目落地的制约所在,靶向发力、精准编排,努力破解各项要素难题。二是要“既宏观也微观”,既要跟全市“十四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一致,又要立足于早,把项目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三是要强化服务保障,突出“服务性”,要在细、精、专上下足功夫,及时调优政策和举措,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推动民营企业形成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竞争优势,为未来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朱全红指出,全市摸排民营企业“十四五”期间在建项目、筹备项目和谋划项目共234个,总投资达900多亿元,为未来五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项目覆盖面还不够大,特别是谋划项目潜力还没有挖透;项目种类还不够全,特色产业如轻纺、食品项目很少;要素支撑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下一步,要围绕全市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晋城特色产业项目进行再摸排,加大力度梳理完善要素信息,统筹协调好今、明两年以及“十四五”民营企业项目建设衔接问题。
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能不能够比较活跃,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地方的民营经济是否活跃。天津市委、市政府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法规保障。当前民营企业经营、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十四五”时期如何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
凝聚起各界共识、建言资政是政协履职题中应有之义,天津市政协要围绕这个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献计出力,必须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助力党政解决好问题,让好政策真正落地,使企业家真正有获得感。
“天津在‘十四五’期间民营经济发展要达到一个什么水平,政府应该有一个总体的谋划,这样会增强我们发展民营经济的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使我们有章可循。但这个政策的制定,一定要听取企业家和商会(行业协会)的意见和建议,否则就会导致政策很好看却不接地气,落地就比较难。”市政协主席盛茂林请与会政协委员、商会和民营企业负责人把所了解的情况细细道来。他说,“市政协要帮助大家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把政策的含金量释放出来,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及时反映上来,以实实在在的措施暖企、扶企、惠企。”
“我们要促进政策更好落地。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必须要了解企业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在政策制定中要善于吸取企业家提出的积极的因素,使我们的政策更加切合实际,这样的政策制定出来后,才能使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吃一个‘定心丸’加快发展。”盛茂林说,市政协旨在搭建好协商平台,帮助市委、市政府与企业界沟通,把了解到的企业所思所想所盼反映给市委、政府。
会上,市政协领导、市政协研究室有关负责人与大家认真研讨,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路径。
荣程祥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柴树满提出,要走科技进步和产业创新的路子,下大力量打造龙头企业, 多措并举支持企业做优做大做强。
“政府部门要为民企‘代言’,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对接资源。”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强微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春阳呼吁各级各部门领导走进直播间,为民企带货,为品牌代言,帮助企业拓宽销售渠道。
市委、市政府惠企政策出台不少,让民营企业很受鼓舞,但有些政策到了基层部门不能有效执行,使企业享受不到相关政策带来的红利。
更接地气的政策制定与落实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天津中小企业发展协会负责人建议,扩大政策适用范围,清理不合适的政策,研究普惠性政策,出台小切口、精准性政策,促进民企快速发展。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天津华海清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铭呼吁,加大对人才政策扶持力度,为人才创业减负降压,让人才在天津安居乐业。
天津汽车经销商会负责人建议,加大对汽车经销行业金融支持力度破解融资难,并出台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促进汽车更新换代消费。
……一整天的座谈会上,大家与“政协娘家人”讲了很多心里话,无论是对天津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的肯定,还是对现在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今后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了很多好的意见,同时对兄弟省市一些好的作法作了推荐。
“此次会议我们就是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贡献智慧力量。”盛茂林表示,政协要助力商会当好平台服务员、政策宣传员、政企联络员和服务社会引导员,为企业提供法律、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引导民营经济人士义利兼顾、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大家的意见建议我们会认真梳理,把建议成果努力转化为‘十四五’规划成果。”盛茂林提出,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商会(行业协会)、企业家共同努力下,天津民营经济会有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