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回乡行随笔【第一篇:回家乡】
那儿有父母,那儿就是家,其实人常说爱家乡,也就是爱父母,父母在那儿住,那儿就是家乡,没有了父母,故乡也就不存在了。
逢年过节,整个交通热闹的不得了,紧张的不得了,就是为了回家看一下父母,你说回家了是不是什么都很如意的,不见得,农村不管怎么说也没有城市好,回家就是图那儿热火气氛,和父母坐下来说一说话,说些农村没有的事情,其实也没有什么,回家过个年,就象给父母汇报工作一样,做对的父母一表扬,做错的,父母指正一下,以后在社会上注意就是了。回家也是为了感觉一下人生的温馨,人生的亲情,在外面撞荡,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受到的冷眼到是多于温暖,冷眼多了,往往就想到了父母的牵挂,那种亲热,不是一下子能用语言表述的,只能是自己的一种感觉,一旦春节来临,人们就就忙的往回赶,家虽然很小,也是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能品味出一种温馨。
回家,是一个很特殊的感觉,也是一个人生的大转折,人一旦离开了故乡,离开了父母,不是说天天都要回家看父母的,有时几个月,有时一年,有时几年,有时离开时,就永远离开了,把一切都甩了,在外工作一年了,虽然现在通讯比较普遍,但过年不回家看望父母,好象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苍天,就是一个大不孝,父母生你养你,一年到头了,不看父母,这颗心能忍得过吗,咱也有老的时候,老了儿女们说工作忙不回家,那是个什么滋味呢?大家可能想到这才不得不回去,当然在外也有手头紧的,就那么百十元钱,凑不够数,就是回不了家的,苍天不怪,远方的父母心里有数,有时候老人想,不求儿女们有什么回报,只要儿女们过的好,就是对自己的大孝了。
有时候,人为什么要在节日里忙忙碌碌的准备回家呢?因为家有一种宽松的气氛,有一祥和的温馨笼罩着,有一种亲情把整个环境装饰的特别亲热。那是外面的世界感受不来的。父母就是家,父母编织的那种空间那是一种用心才能感觉到的明朗清静。
回家,因为家中还有一个妻子,那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长的美还是不美,都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苍天赋予了你,你能丢弃她吗?她能舍得你吗?人看起来是两个,但共享一个爱字,不是刀能割得开的,爱情这东西不是三两句话能说得清的。一旦心心相印,那怕千山万水,远涉重洋都要走到一块的。
一个人有了妻子,就是有了一个家,家中的事那是千头万绪,理不出头来的,她担负着很多的责任,她依付了你就不能分开,他们的真实还在于健康时那种夫唱夫随,更重要的是相依为命,在困难的时候互相关心互相体贴。要说世界上最辛苦的是父母,但父母也是后天才组合到一块的,组合的夫妻成了自己的父母,那儿现在的夫妻组合也成了后人最亲的人,没有夫妻的组合,那儿有儿女们牵挂的父母呢?
所以说,妻子是家是理所当然的家,人说是要老的,父母百年之后,兄弟姐妹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家,真正疼爱关心自己的是谁呢?就是妻子了,人生的框架不早些搭好固定牢,那能经不得风吹雨淋呢?妻子是家,真是一个很美的家,当你远离家乡时,你牵挂的就是这个家,有了牵挂,心里也有力量,也有目标,心里不至于空荡荡的,活的就踏实了,妻子是家,撞荡的男人就有归宿,要不他就成了流浪汉。
世界创造了男人和女人,就有她的原因,苍天之所以赐予你这个女人。而不赐予那个女人,那是有缘分的,这个世界上有数不清的女人,但真正关心你的女人只有一个,就是能撑得起你的家的这个女人,你在过节的时候不回家不行,她手上有一条线,牵着你,轻轻一拽不回来都不行,因为这是一个家。
回乡行随笔【第二篇:回乡随笔】
我的家乡在巢湖之滨,太湖山下,虽说不上景色迷人,但的确令人怀恋,当然其中家乡的情谊占了不少。
由于工作原因,我和我的爱人、小孩一起在外地工作、学习,回家的次数很少,每到中国传统节日,思乡更加强烈。家乡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回想起来倍加亲切。这样的情结越来越浓到一定程度,我就必须回家看看,了自己一片心愿。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儿不嫌母丑”,家乡就是自己的母亲,家乡的一切是那么的美好和令人怀恋。
我的家乡原是国有企业发达的县重要工业强镇,后来国家实行企业改制,“抓大放小”,一时间企业改制、人心不稳、经济萧条,改制后的人们纷纷走出去另谋职业。大型企业设备因开工不足,停滞摆放在那里,落出峥嵘的面目。
回家见到亲人、同学、朋友、师长,格外高兴亲切热情,吃饭喝酒叙旧,此情此景为人生一大财富,顿觉人间的真情和美好,感动后回味久久不能忘却。
回乡行随笔【第三篇:寻找年味儿】
又是一个奔波年,当你看尽外边的五彩斑斓的世界,当你阅尽人间最美的繁华,当北上广的雾霾遮蔽了你的双眼......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你放飞心灵,洗尽铅华,感受那一刻静逸的美好,这里就是淳安枫树岭镇――我的故乡,一个多彩而浪漫的小镇。
今年春节,我带着老公孩子回娘家过年,寻找在城市阔别已久的乡土气息和浓厚年味儿。
在老家,我们吃着爸爸自己种的农家菜、自己养的土猪肉,写春联、贴春联、做米果、包粽子、做米羹等等,体验农村的过年风俗。欢欢喜喜过大年。
在年三十的当天,一大早,全家人就在为晚上的年夜饭做准备,爸爸生起了炉火盆,火炉上面炖着土蹄髈肉、土鸡、土鸭……妈妈在菜地里准备着晚上的蔬菜,弟弟负责切菜配菜,我和老公负责搞卫生、贴对联……都在为爆竹声响后的那顿团圆饭忙碌着。年夜饭后,作为晚辈的我们穿上新衣,挨家挨户串门邀伴,在一起聊聊天,看看春节晚会,别有一番滋味。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寓意来年大吉大利。
大年初一早上九点多钟,我们村的广场上传来了一阵锣鼓声,歌声,掌声,努力睁开朦胧的双眼,穿好衣服,跑出去一看,原来是村民上台闹新春了,每位上台表演的村民都有一个开年红包。
初八、初九、初十这三天更加的热闹,唱歌、跳舞、敲锣、打鼓……欢快俏皮的表演吸引了上百人的围观。特别是跳竹马。淳安竹马起源于明代,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还演变出了淳安的地方戏睦剧。正生骑红马,青衣骑黄马,小生骑绿马,花旦骑白马,小丑骑黑马等等。
当然,春节期间的家乡,最让人惦念的,还是屋里堂前的火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聊天、烤烤火,暖意中融合了浓浓的亲情,还有火炉上烘烤着的米果、麻糍、粽子等各种地道美食,这才是真正的年的味道。
回乡行随笔【第四篇:返乡随笔】
年年休期今又是,迟迟未回电讯催,千里江畔儿时梦,百里之遥刹那归。
那日正午终于抵达旧居之乡了,晚间母亲言,那家蟒大如木,曾游走于渔塘,苇间,沟坎,人见皆惊惧奔走,今港口大开发,田宅征收,大兴土木,蟒无栖身之地,走了,但愿它寻个安定之地!
翌日之晨,乘上自动三轮即达我的老家――故址所在地。但见村宅参差错落,新楼陋屋拥塞,杂店商铺,工仔川流,北调南腔,人气济济!小屋出租,一间二百,家多者每月收租一万有余,少者千儿八百,个个面带微笑,居家稳坐,胸有成竹,安居乐业……
日光坠西,回归居所,走在乡间的小道上,看那青荷满塘,其叶如女之裙,花如温玉,白里透红,恰似姑娘脸儿,又透出香气阵阵,仿佛远处女孩的笑声一般,那田畴阔野间散居着村村落落,墟里烟蔼,间或犬吠,不知不觉走进一户人家,但见四间瓦屋,其二间正房和二间侧室,问寻得知主人正是中学同窗,可寻其不遇,其妻曰上班未归,定是归途遇酒,沉醉其间,于是小坐叙旧,片刻告辞。
时至夜色苍茫,阡陌朦胧,水田河草间蛙声清脆,道旁草丛里虫唱唧唧,蓦然回首,但见那远处树影之下一只微灯游走,恍然所悟,那是农人水田捉蟮,不尽想起自个儿时捉蟮来,烈日炎炎之下带上蟮钩,钩穿蚓饵,逐垄寻蟮洞,钩入蟮咬,于是攥紧钩绳,用力外拉,钩绳尽而黄蟮出,盈尺黄蟮,生龙活虎,此至窃喜非常呵。
回头仰望苍穹,西天新月如钩,悬于地线上空三尺许,星如灯珠,交相辉映,好一派农家生活情调,我似又回到了曾经……
看来走到哪里也忘不了那土生土长了。
回乡行随笔【第五篇:回乡】
暑假到来,带儿子去娘家小住。
娘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道路不通,车子是进不去的,出村进村皆是步行,一条黄泥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村口是一方池塘,原来喝水洗衣都在这里,大姑娘小媳妇每日在这里聚会,槌棒声里家长里短的尽情演说。如今家家通了自来水,这里也日渐萧条,满塘都是芦苇,野鸭卧在水面上,游鱼在萍藻间嬉戏,偶尔一只翠鸟划过,溅起圈圈涟漪。池塘脚下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微风徐徐的吹来,青禾一浪一浪漫向你的脚踝,远处的山坡似驼背的老人慈祥的伏在蓝天下,玉米、棉花、花生们遥遥的招着手。走进村里,只见高大的桑树榆树伸开臂膀搂我们入怀。
到家来不及放下行李,侄子侄女围过来,踮起脚尖昂着笑脸争着看带来的礼物,吃的穿的玩的用的一件件一包包拿出来都会引来一阵阵开怀的笑声,递过父亲的烟和酒,父亲爽朗一笑说:“正好没有了,这下小半年不用买了!”拿出母亲的衣和鞋,母亲嗔怪的叹道:“又乱花钱!”刚坐下,婶子嫂子妹子已经跨进门来,“就等你来,看我们绣的花、吃我们种的瓜!”
小山里的女人们个个绣一手好花样,纳一手好鞋垫,每每回去总要拣好的相送,西瓜土生土长,个大瓤甜,地里摘回来清水里洗洗切开,喜悦是红的瓤,烦恼是黑的籽,吃进去吐出来还有什么烦忧?你一块我一块,夕阳西下,余晖洒落一地,金桂孕育着骨朵,葡萄羞涩着小脸,小院里欢声不断,笑语连连,黝黑的父母额头的皱纹也舒展开来……
晚饭端上桌来,绿生生的空心菜洒几瓣白莹莹蒜子,红彤彤的番茄炒上金灿灿的柴鸡蛋,一锅热气腾腾的老母鸡汤,老父亲炒一碟花生米下酒,小儿女们西里呼噜喝着鸡汤,不知月儿何时爬过了屋脊,草虫在窗外唧唧欢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