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图片内容是:
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盒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课本第70页例2主题图:三年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算式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申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用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二年级上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正式出现过估算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结合几百几千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难点: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教具和学具】
多媒体课件、卡片、小字本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引入估算
师:同学们,昨天张老师给小朋友们听写词语,小明写了两面(出示某个同学的听写本),猜一猜,他大约写了几个词语? 生预设:···
师:你为什么猜···呢?
生预设:因为我写过这样的听写本,我的听写本上一面大约有···个词
师:说得不错。在实际生活中,有好多不需要精确计算出结果的问题。人们唱唱用估算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估算。(出示课题)
二、学习估算,解决问题
1、观察,收集信息。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第98页例5)。这张统计表大家还熟悉吗? 生:熟悉。师:这是昨天我们看到的胜利街小学二年级的同学收集矿泉水瓶情况的统计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新的信息吗?
生预设1:我发现这张表比昨天那张表多了第三周、第四周的统计数量。
生预设2:我从这张表上知道了同学们第一周到第四周每周手机矿泉水瓶的数量。生预设3:我发现第四周比第三周收集得多。······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能根据统计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能。
师:好!谁来提问?(板书学生的提问)生预设1:第二周比第一周多收集了几个? 生预设2:第三周和第四周一共收集了几个? 生预设3:第三首比第四周少收集了几个? ······
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会解答吗? 生:会。
3、提出估算问题。
师:很好!小精灵聪聪也提了一个问题,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聪聪提出的问题:第三、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师:聪聪的问题与生2提出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生:聪聪提出的问题是“大约”多少个。
师:想想看,聪聪提出的问题需要精确计算吗? 生:不需要。
师:我们只需要估算出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就可以了。
4、估算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先自己估算,再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大家讲讲,你是怎样估算的?
生预设1:192接近200,219也接近200,200+200=400,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400个矿泉水瓶。
生预设2:192接近190,219接近220,190+220=410,那么,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410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都非常爱动脑筋。大家说一说,这几位同学估算的方法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估算的结果呢? 生: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预设:有的估计得精确,有的粗略。
师:说得不错,你认为这几个估算结果中哪个更精确些? 生:第二种。
师:我也赞成你的意思。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把192看作190少算了2,把219看作220多算了1,190+220=410比精确计算只少了1个。
师:说得真好!这几位同学估算的方法和结果都是合理的。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5、尝试用估算解决问题。
师:我们接着看屏幕。这儿有个新问题(课件出示问题)。请一起读一读。生:如果每500个送一次,大约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送一次? 师: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预设1:我用500-400=100,那么大约再收集100个,又可以送一次。生预设2:我用500-410=90,那么大约再收集90个,又可以送一次。······
师:不错,讲得都有道理。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大家在估算时把192看成190或者200,而不是192或199?
生预设: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方便估算。
师: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同学们最初提的问题,老师在每个问题上都加了一个大约,你们还会解答吗?(集体交流)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应用估算,解决问题
1、帮小花猫解决问题。
师:现在请大家来帮助小花猫解决问题吧。秋天来了,小花猫为了过冬,晒了好多鱼(课件出示100页第5题)。现在,鱼晒好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花猫收鱼,好吗? 生:好。
师:小花猫准备了两个筐(课件出示筐)。谁能告诉大家小花猫的要求是什么?
生:鱼身上有算式,把得数比500大的鱼放在左边的筐里,得数比400小的鱼放在右边的筐里。(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师:最后还剩两条呢,为什么不收呀?
生预设:619-203大约是420,258+171大约是430.这两个数比400大,比500小。师:原来是这样,老师再准备一个筐(课件出示新筐),把这两条鱼收进去好不好。
2、帮小明解决问题。
完成第100页第6题(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
3、帮妈妈解决问题。
师:接下来,请你们帮妈妈解决一个问题(出示第100页第7题)。自己先估计一下,再与同桌交流。
生预设1:我估算的结果是440(250+190),那么400元买这两样东西不够。生预设2:我估算的结果是420(240+180),那么400元买这两样东西也不够。生预设3:我估算的结果正好是400(200+200),妈妈可以拿400元买这两样。
师: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呢?拿400元买这两样东西究竟够不够呢? 生预设:245+187=432(元),也就是说买这两样东西要432元,400元肯定不够。师:刚才生3估算400元购买,问题出在哪了呢?
生预设:她是把245看作200,少看了45,把187看作了200,多看了13,这与实际价钱相差太多了。师:说得非常好,估算的方法虽然多样,但要学会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结果与实际相差太多,就容易出现上面的问题,增添许多麻烦。要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估算策略。就比如买东西时,带的钱应该多一些,把价钱估得多一些,这样就不怕钱不够了。
4、完成第100页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最后集体交流估算方法)
四、总结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收获吧!生预设1:我学会了加减法的估算。
生预设2:估算时,把这些数看作接近它的整百数或者几百几十的数,再加减。生预设3:估算后要判断结果是否合理,不合理的就要调整。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能把所学的估算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1、使学生体会估计的现实应用,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学会用 表示估算的结果。
2、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增强估算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理解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使学生初步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价值。
课件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当小营业员活动。请问大家,想不想当小营业员呀?
生:想。[课前测评 想想做做第1题]
师:想当小营业员必须经过测试,合格者才能入选。请看测试题,说出卡片上的数各接近哪个整百数?(出示卡片,生口答)
问:503接近几百? 答:503接近500。
207接近几百? 207接近200
师:同学们真棒,欢迎大家成为小营业员。
1、 出示例题:(课件展示书上商品图)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超市展销的商品。
生:一部电话机206元,一辆自行车604元,一台取暖器292元,一台电风扇195元。
师:你们的口才真好。咱们来听听顾客的问题吧。
(课件出示字幕: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
师:求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
(生答,师板书 206+292)
师:这道题需要我们求出准确的钱数吗?为什么?
(生:不需要,因为问大约需要几百元。)
师:大约需要几百元,就是让我们求出整百数。四人小组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口答,师板书:206元接近200元,292元接近300元,200+300=500(元)
2 、引出课题
师:刚才大家求出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500元。就用到了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加法估算。
(板书课题)
3、 认识约等号
师:加法估算在生活中购买物品时经常用到。简便的写法是这样的(师板书)这个像波浪线的符号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约等号。指尖像在爬山一样,先上坡再下坡又上坡。在你的桌面上练习写几个。我们来齐读算式。 206+292500(元)
4 、小结:师指算式问:500元是怎样得来的?算式中为什么不写=而写?
我们在进行估算时,一般先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大约的数,因此不能用=,而要用表示。
师:第一位顾客对大家的表现很满意,请看下一位顾客的问题,买一台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大约需要几百元?
生小组讨论,反馈 206+604800(元)
第二问
师:接着看她又提出了什么问题,妈妈带800元内买回这两样物品吗?
生讨论,交流 206+604=810(元)
第三问
师:继续看她还有什么问题,800元钱能买回哪些物品?
师:想一想,800元买回商品的总钱数必须怎么样?四人小组讨论,组长记录,发言。 (师巡视,全班交流)
师选择自行车,风扇。板书:604+195800(元)
师:一台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大约是800元,一辆自行车和一台风扇也大约是800元,为什么带800元钱不能买回前两样物品,而能买回后两样物品?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生:估计的结果有时比实际结果多,有时比实际结果少。
师:在今天当小营业员的活动中,大家积极动脑,解决问题。老师为你们的表现喝彩,你们也表扬一下自己吧!
四 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
第2题 师:咦,这群小蝴蝶来干什么?原来它们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谁愿意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蝴蝶,使其飞到相应的花上)
第3题 师:小蝴蝶给咱们出的这道题,就是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的练习题。根据这个知识,咱们来试着解决下面的习题。请同学们打开书40页,把估算结果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第4题 师:我们已会估算两个加数的和,那你会做下面的题吗?
(指名口答,说出理由)
第5题 师:老师要求你们独立完成下面的题,能不能做到。请同学们做40页地5题。(集体订正,同桌互说想法)
第6题 师:看到同学们的突出表现,茄子老师给咱们出了一道题,大家敢不敢做?(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第7题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买法。下面,我们来看白菜老师给大家出的这一道最有趣的题。(指名口答,说出理由)
五、 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了加法估算知识.利用这个知识,我们来做爸爸、妈妈购物小帮手,好吗?谁来说说怎样估计几样商品的总价钱?
板书设计
加法估算
206元接近200元 大约需要几百元?
292元接近300元 206+292500(元)
200+300=500(元) 读作:约等于
【】
教材第5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7~8题。
【】
1.结合具体情景,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
会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
挂图
【】
一、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39、74、68、99、17、44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28×4 62×7 89×7
12×8 37×3 81×6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2的主体图。
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体图向我们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师里的哪些信息?
2、教学例题2。
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出示例题2:多媒体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22个座位,现在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1)教师:这一道题只要我们判断多媒体教师能否坐得下350名同学,因此不用大家计算,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大家想应什么方法估算?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2)汇报: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小结:大家根据已学在估算知识,想出了三种方法,通过这一道我们知道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
提问:你是怎么估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2)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课堂本上。然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1)理解题意,根据题目画面的内容说说从“学生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估算
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
(一)复习旧知 完成课前练习
(二)引入新课
1.点击课件,呈现p15的主题图,出现三条数学信息。2.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学生汇报: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有221人;四到六年级有239人;
(2)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课的问题是: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3)师: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能不能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指名列出算式,板书:221+239= 3.观察算式,跟我们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1)师:我们还没有学习过像这样的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可能有学生说:我会算。教师要加以表扬。)师:因为这个问题只是问能不能坐得下,所以不一定非要准确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人数,我们可以通过估算,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大概数,也能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精确的计算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用大致的估算,同样也能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估算解决问题,(板书:用估算解决问题)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4。
1.提问:我们要先算出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大概有多少人。那这道题我们应该怎么估算呢?你们想自己试试吗?
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估算方法。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估算方法 重点汇报以下两种:
(1)将221看成200,239看成200,这样算出200+200=400,虽然我们知道221+239>400,但无法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算出220+230=450,因为450>441,所以坐不下。
4.回顾反思
反思:小组讨论:为什么第一种估算方法不合理?
①引导学生发现:那是因为第一种估算方法将两个数都估成整百数,与这两个数本身的误差比较大。而第二种方法是将这两个数估成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误差小。
②小结:所以,我们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并不是随意的往大估或往小估,也不能随意的估成整百数或整十数。要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5.介绍其它算法:请学生汇报其它算法,如果学生没有,教师可以补充。(1)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40,这样算出220+240=460。因为第一个数估小了1,而第二个数估大了1,所以估出的结果就是精确计算的结果。因为460>441,所以座位不够。
(二)反馈练习:课件呈现p15的“做一做”。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2.指名汇报估算方法。
3.学生汇报完毕,教师重点讲解下面的方法:
将196看成200,将226看成230,这样算出200+230=430,因为430<441,所以坐得下。
4.比较分析:本题的估算策略与上题有区别都是将两个数往大估:一个估成整百数,一个估成整十数。
三、多种练习,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1)给数找家:p17练习三的第5题:课件呈现第5题,将集合圈改成小房子,学生先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汇报,学生直接说结果,教师点击课件,相应的数就飞进相对应的小房子。同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小猫抓鱼:p17练习三的第6题: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要说出估算的过程。教师在课件上完成操作。
(3)我是妈妈的小帮手:p17练习三的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2.变式练习p17练习三的第7题。
(1)课件呈现题目: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已知飞机票是700元,动车票是218元;所求问题是: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因为是求“大约”便宜多少钱,所以本题只需要用估算来解决就行了。
(2)学生独立尝试,估算解决。(3)汇报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700本身就是一个整百数,只要将218看成200,用700-200=500,所以大约便宜500元。
如果有学生说出:将218看成220,用700-220=480,所以大约便宜480元;教师对于这样的方法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四、全课小结,质疑延伸
1.学生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估算策略与方法,那你们都会了吗
七、作业设计:练习三第9、10、11、12题。
八、板书设计:
估算
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220,239>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
九、课后反思:
引导学生要有估算意识,我们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并不是随意的往大估或往小估,也不能随意的估成整百数或整十数。要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学生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120÷3=404÷3=1……1
124÷3≈41(箱)
(三)应用
出示课件:三年级有男生89个,女生62个,老师打算让三个男生和两个女生组成一组,请问大约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老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代表进行列式,教师总结。
(四)小结: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解决难题的?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
1.经历探索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估算过程,学会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能正确合理地进行一位数除多为数的估算,初步学会表述估算过程。
3.体会除法估算的必要性,培养估算意识,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根据不同情境或数据,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
多媒体课件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同桌交流、讨论,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1.确定问题: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2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或者124=120+4120÷3=404÷3=1……1
124÷3≈41(箱)
3.小结:
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做p16“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课堂作业本》第8页。
1.巩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会用除法估算和
口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根据倍的意义,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巩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方法。
正确合理地进行除法估算;正确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前两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和估算,这节课我们专门来进行有关练习,来进一步巩固除法口算和估算的方法,另外还要用口算或估算
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看谁最有收获。
1.专项练习
(1)口算
第一组:
30÷3400÷29000÷3
60÷2800÷45000÷5
学生先口算,再从各列中任选一个算式说说口算方法。
第二组:
16÷2=30÷5=21÷7=
160÷2=300÷5=210÷7=
1600÷2=3000÷5=2100÷7=
第三组
6÷2=8÷4=9÷3=
72÷9=36÷6=32÷8=
先口算,再观察每列中三道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比一比第一、第二列,说说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估算
第一组:
71÷8181÷2359÷6
440÷9138÷7323÷4
先独立估算,有困难的可以找老师帮忙,或把难题直接写到黑板上。集体交流,如果出现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第二组: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297÷4378÷5435÷7469÷8194÷6
学生练习后交流。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17页第4题。
学生读题后问:本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可以用哪种计算?(口算、估算)
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2)教科书第18页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空格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结: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中,求一倍数的要用除法去计算。
(3)第18页第7题。
有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会计算56÷4和64÷4吗?我们后面将学习他们。
(4)挑战题:a第18页第8题。
b找规律填数
481632()
24381279()
25112347(),
824123618()
今天你又有什么收获?你现在是怎样看待除法口算、除法估算的?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9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素材,努力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
1.巧设情境,轻松导学。
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需要运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好估算的强烈愿望,树立学好估算的自信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让学生体会估算的价值。
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解答,在肯定笔算精确结果的同时,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这样的问题用估算就可以快速解决,不需精确计算,体会估算的价值。
教师准备ppt课件
⊙复习引入
1.估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427+275814+691
2.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需要用估算的方法去解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加法估算的方法,为学习新课做好知识铺垫。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估算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新知
1.阅读理解,收集信息。
(1)课件出示教材70页例7情境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已知条件:29人去参观,门票8元/人。所求问题: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9×8。
2.分析解答,探究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2)展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笔算。
方法二估算。
因为29接近30,就把29看作30,30×8=240,29×8<240,所以带250元买门票够。
(3)介绍约等号:刚才估算出的得数不是准确值,因此在列算式的时候,算式和得数之间不能用“=”连接,而要用“≈”连接,29×8≈240(元),希望同学们在估算时注意。
3.回顾反思,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哪种简便?(估算)
(2)讨论:为什么估算简便?
(因为这道题问带250元买门票够不够,不是问买门票需要多少钱,所以不需要算出准确结果,这样用估算解决就非常简便了)
(3)小结估算方法:把29看作30,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人去参观,买门票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一定够。我们在估算时,通常把多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再与一位数相乘。估算的结果要用约等号连接。
4.拓展。
(1)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应该怎样估算?
(2)如果92人参观,带800元买门票够吗?应该怎样估算?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二年级上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正式出现过估算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结合几百几千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难点: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教具和学具】
多媒体课件、卡片、小字本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引入估算
师:同学们,昨天张老师给小朋友们听写词语,小明写了两面(出示某个同学的听写本),猜一猜,他大约写了几个词语? 生预设:···
师:你为什么猜···呢?
生预设:因为我写过这样的听写本,我的听写本上一面大约有···个词
师:说得不错。在实际生活中,有好多不需要精确计算出结果的问题。人们唱唱用估算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估算。(出示课题)
二、学习估算,解决问题
1、观察,收集信息。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第98页例5)。这张统计表大家还熟悉吗? 生:熟悉。师:这是昨天我们看到的胜利街小学二年级的同学收集矿泉水瓶情况的统计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新的信息吗?
生预设1:我发现这张表比昨天那张表多了第三周、第四周的统计数量。
生预设2:我从这张表上知道了同学们第一周到第四周每周手机矿泉水瓶的数量。生预设3:我发现第四周比第三周收集得多。······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能根据统计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能。
师:好!谁来提问?(板书学生的提问)生预设1:第二周比第一周多收集了几个? 生预设2:第三周和第四周一共收集了几个? 生预设3:第三首比第四周少收集了几个? ······
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会解答吗? 生:会。
3、提出估算问题。
师:很好!小精灵聪聪也提了一个问题,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聪聪提出的问题:第三、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师:聪聪的问题与生2提出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生:聪聪提出的问题是“大约”多少个。
师:想想看,聪聪提出的问题需要精确计算吗? 生:不需要。
师:我们只需要估算出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就可以了。
4、估算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先自己估算,再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大家讲讲,你是怎样估算的?
生预设1:192接近200,219也接近200,200+200=400,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400个矿泉水瓶。
生预设2:192接近190,219接近220,190+220=410,那么,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410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都非常爱动脑筋。大家说一说,这几位同学估算的方法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估算的结果呢? 生: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预设:有的估计得精确,有的粗略。
师:说得不错,你认为这几个估算结果中哪个更精确些? 生:第二种。
师:我也赞成你的意思。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把192看作190少算了2,把219看作220多算了1,190+220=410比精确计算只少了1个。
师:说得真好!这几位同学估算的方法和结果都是合理的。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5、尝试用估算解决问题。
师:我们接着看屏幕。这儿有个新问题(课件出示问题)。请一起读一读。生:如果每500个送一次,大约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送一次? 师: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预设1:我用500-400=100,那么大约再收集100个,又可以送一次。生预设2:我用500-410=90,那么大约再收集90个,又可以送一次。······
师:不错,讲得都有道理。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大家在估算时把192看成190或者200,而不是192或199?
生预设: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方便估算。
师: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同学们最初提的问题,老师在每个问题上都加了一个大约,你们还会解答吗?(集体交流)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应用估算,解决问题
1、帮小花猫解决问题。
师:现在请大家来帮助小花猫解决问题吧。秋天来了,小花猫为了过冬,晒了好多鱼(课件出示100页第5题)。现在,鱼晒好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花猫收鱼,好吗? 生:好。
师:小花猫准备了两个筐(课件出示筐)。谁能告诉大家小花猫的要求是什么?
生:鱼身上有算式,把得数比500大的鱼放在左边的筐里,得数比400小的鱼放在右边的筐里。(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师:最后还剩两条呢,为什么不收呀?
生预设:619-203大约是420,258+171大约是430.这两个数比400大,比500小。师:原来是这样,老师再准备一个筐(课件出示新筐),把这两条鱼收进去好不好。
2、帮小明解决问题。
完成第100页第6题(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
3、帮妈妈解决问题。
师:接下来,请你们帮妈妈解决一个问题(出示第100页第7题)。自己先估计一下,再与同桌交流。
生预设1:我估算的结果是440(250+190),那么400元买这两样东西不够。生预设2:我估算的结果是420(240+180),那么400元买这两样东西也不够。生预设3:我估算的结果正好是400(200+200),妈妈可以拿400元买这两样。
师: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呢?拿400元买这两样东西究竟够不够呢? 生预设:245+187=432(元),也就是说买这两样东西要432元,400元肯定不够。师:刚才生3估算400元购买,问题出在哪了呢?
生预设:她是把245看作200,少看了45,把187看作了200,多看了13,这与实际价钱相差太多了。师:说得非常好,估算的方法虽然多样,但要学会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结果与实际相差太多,就容易出现上面的问题,增添许多麻烦。要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估算策略。就比如买东西时,带的钱应该多一些,把价钱估得多一些,这样就不怕钱不够了。
4、完成第100页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最后集体交流估算方法)
四、总结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收获吧!生预设1:我学会了加减法的估算。
生预设2:估算时,把这些数看作接近它的整百数或者几百几十的数,再加减。生预设3:估算后要判断结果是否合理,不合理的就要调整。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能把所学的估算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图片内容是:
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盒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课本第70页例2主题图:三年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算式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申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用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16页例2
1.教学目标: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抽象对算式进行估算。
一、听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这个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3.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列示124÷3≈,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5.小结,总结加强。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练习。
四、作业:第18页6、7题。
《估算的策略与技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系统复习,全面理解估算的意义、方法和原则,能够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发现估算的策略与技巧,通过、观察、比较、总结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解决问题,全面了解估算的意义、方法和技巧。能够利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教学难点: 估算策略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幻灯片2。
教师: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估算的题目。但是为什么要估算?估算有什么优点?估算的原则是什么?步骤是怎样的?有什么技巧???很多同学都没有去研究过。因此,老师想借今天这个难得的机会和同学们一起弄清这个问题。
(二)课题质疑: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请你提出来,大家一起去解决。(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三)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示” 学习目标:
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估算?
2、明确估算的原则和步骤。
3、掌握估算的技巧和策略。自学提示:
1、通过“快速计算”,发现估算的优点,从而喜欢估算。
2、通过“技巧初探”发现估算方法、步骤。
3、结合具体事例,通过“议一议”,把握估算原则。
4、经过“智大慧比拼”,达到熟练运用。
(四)以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复习。
师:小明为了尽快完成学习目标,想找智慧老人要一本《估算秘籍》。把门将军告诉他:“只有能闯过他四道关卡的人才有资格得到这本秘籍。”这四道关卡到底暗藏着什么玄机?让我们跟着小明一起去闯关吧!
第一关:轻松热身
出示幻灯片5“看谁算的快”诱导学生使用估算。
?妈妈带100元钱去书店买书,她先买了两本文学书,每本元,又买了一本元汉语词典;之后,她还想买一本元的菜谱。这时她的钱够吗?
通过这道不需要计算就能得到答案的题目,让学生发现估算的产生基础和它的优势。诱发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第二关:技巧初探
出示幻灯片6“看谁估得巧”,引导学生找出估算方法。
278+425≈
417-198≈
92×29≈
336÷7≈
336÷9≈
336÷78≈
让学生发现式题估算的方法——加、减、乘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估成整十数或整百数再算,而除法因为除数的不同要估成不同的数。目的就是便于口算。但是在“好算”的前提下还要尽量达到“接近”的原则,不能随便乱估。第三关:策略揭秘
出示幻灯片7“看谁估得好”
六年级有104名同学计划到云露山去游玩,每张门票49元,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通过计算、对比、验证,让学生发现在应用题估算中一定要“符合实际”。为了符合实际,在估算中有时需要“估大”,有时需要“估小”,究竟使用什么估法,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三思而后行。至此,本节课的任务基本完成。
由此得出估算的步骤是“先估后算”,原则是“好算、接近、符合实际”。
最新幼儿园小班教育教学计划 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1和2(十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