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深刻地体会到文化复兴所带来的变革和希望。这一文化复兴的浪潮,不仅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和重塑自身文化认同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从文化的角度体验到了自我认知的提升、价值观的重塑以及社会凝聚力的增强。
首先,文化复兴让我对自身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日益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对于外来文化的了解和接纳有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空间,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慢慢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然而,文化复兴的兴起让我看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关注与认同。回归传统文化,不仅让我对祖先留下的智慧和经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是历史的一部分,激发了我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文化复兴让我审视并重塑了自己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压迫下,人们的内心逐渐迷失,对于传统美德和思想伦理的重视也日渐减少。而文化复兴带来的文化自信,却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价值观,并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了答案。诚信、孝顺、礼仪等传统美德,成为了我重新树立的人生座标。我深信,只有从传统价值观中寻找到真正的“生命的价值”,才能拥有更加丰富、有意义的人生。
另外,文化复兴也使社会凝聚力得到了增强。在当今社会,由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冲击,社会的分化和矛盾有增无减。而文化复兴的到来,为社会带来了一种思想统一和情感共鸣的力量。当人们重新认识和尊重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可以建立起一种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文化认同。这不仅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也为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提供了一种文化层面的解决途径。文化复兴,使大家摒弃了矛盾和分化,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文化群体,使得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最后,文化复兴还让我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撑和内在力量,也是历史的积淀和土壤。只有懂得怀旧和传承,才能真正体会到文化的魅力和力量。面对现代化的浪潮,我们必须正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和影响现代社会。
总之,在文化复兴的浪潮中,我收获颇丰。文化复兴让我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从而认识到自己是历史的一部分;它让我审视并重塑了自己的价值观,从而使我摆脱功利主义的困扰,追求真正的人生幸福;它也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通过共同的文化认同来解决社会冲突;最后,它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只有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才能真正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者,我将始终秉持文化复兴的理念,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化曾经的缺失是中国难以治愈的疤,在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中国这头曾经吼一吼都会令世界为之胆寒的雄狮,却一度沉睡不醒。自大的君主,愚昧的国人,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脱离导致我们几个世纪的落后,那些曾经的耻辱给中国文化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在所有人都认为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苏醒了时,我们是否应该让中国文化也再次站在巅峰,引领世界。
历史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悄然滑过,回想几千年前屹立于世界之巅的中国文明——那令人惊叹的四大发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以及一系列的科学成就,这些无一不昭示着中国文化曾经的繁荣与昌盛。而如今,经历过近代那场持续一百多年的耻辱的我们,却不再相信祖先代代传承至今的古老文化,转而把西方文化奉为经典,一味的批判中华文化的腐朽与落后。可是,请试想,假如中华文明真的没有与时俱进,那么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如今只剩我们这一支还依然在迸发活力,为什么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它依旧屹立于世界东方,岿然不倒。我们的文化一直都在创新啊,只是有些人不曾发觉罢了。就拿汉字来说,经历了小篆、隶书、楷书再到行书,到如今,简体汉字已被我们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设想一下,假如我们还要写那些壁画繁琐的字体来表达自己,那么生活中会平添多少不便!
其实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信,因为它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因为它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的巨大贡献,也因为它曾带领中国冲向世界的巅峰!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哪一项不是改变世界前进步伐的发明啊。而且中国的茶道、功夫、儒学思想更是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可波罗曾在他的游记中赞美中国是“物产丰富的天朝大国”,让无数的西方人神往。拥有着这样优秀过去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不必依仗于外国人的肯定,我们的文化底蕴本就比他们深,为什么还要他们来肯定。中国人少的只是那一份对于自己文化的信仰与自豪,只要再多一份自信和从容,我们一定可以让华夏文明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无与伦比的活力,让世界看到中国这头沉睡的巨石在苏醒后究竟可以爆发出多么大的威力。
孔子学院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开办,无数的外国人慕名进入;“中国年”在俄罗斯成功举办,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前往游览;中国的功夫之乡每年也都吸引大批外国人前来拜师学艺。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吸引力。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强大了,这个国家才会真的强大。试问,一个只有gdp支撑的国家,又能在复兴之路上走多远!
我们要不断发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文化成为祖国崛起的坚强后盾。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自信。我相信,终有一天中国会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文化会再次引领世界!
随着世界日益全球化,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对文化的重视日益增加。东方古国中国,也不例外,近年来在国内外的推动下,文化复兴已成为国家战略。我有幸参与了这一浩大而迫切的事业,并从中获得了很多体会与启发。
首先,文化复兴的过程是一场系统性的工程。要想实现文化复兴,单纯依靠某一领域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文化覆盖着方方面面,涉及到语言、历史、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等众多领域。这就要求我们从全面的角度出发,将文化复兴作为全国范围的事业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起全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形成一个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局面。
其次,文化复兴需要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文化屡屡被边缘化和忽视,这使得我们更加需要去认识和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重拾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智慧与力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我们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学校、家庭到各行各业,每个人都应当加入到文化复兴的队伍中来。
第三,文化复兴的过程需要探索与创新。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但也存在不少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因此,在文化复兴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正视问题,并勇于进行创新。这需要我们放下成见与固化的观念,积极探索,不断开拓文化表达的新形式和新路径。例如,传统文化在数字化时代可以通过网络传播,通过音乐、戏曲等与年轻人的交流,从而融入到当下的生活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第四,文化复兴需要全民参与和推动。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文化复兴离不开全民的参与和推动。不论是政府、企业、学校还是普通市民,每个人都应当为文化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资源保障,培育人才;企业应当倡导文化传承与发展,支持相关活动;学校应当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普通市民则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参加文化活动等方式来了解与欣赏传统文化。每一个人的参与都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使文化复兴的进程更加迅猛和坚实。
最后,文化复兴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文化的复兴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敷衍了事。传统文化的复兴是一个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发现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曲折和艰辛。只有保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方能继续向前,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综上所述,文化复兴是一项浩大的事业,而实现文化复兴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我们需要从全面、系统的角度来推动文化复兴,并充分认识和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我们也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不断寻找契合当代需求的传统文化表达形式。这是一项既充满挑战又充满希望的事业,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持之以恒,相信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能够在全球舞台上闪耀光芒。
时代画笔,勾勒__年风云;岁月灯盏,照耀世纪荣光。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我们当与党同心,向党而行,追逐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在“十四五”新征程中奋力展现青年担当。
红心向党,追逐“一寸丹心图报国”的忠诚之光。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对党忠诚”始终贯穿于党的__年光辉历程,一个个甘愿为共产主义抛头颅洒热血、以血肉之躯铺就胜利道路的故事在华夏大地不断书写着,带领各族人民走出黑暗,让光明充盈每个角落。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当努力追逐忠诚之“光”,保持“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政治信念,擦亮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底色,将自己的理想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
仰望丰碑,靠近“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榜样之光。伟大事业呼唤榜样力量,逐梦征程需要先锋引领。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一代代共产党人夙夜在公、坐而待旦,把责任与使命切实扛在肩上、记在心间、落实到行动中,有的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名字在党的__年历史中闪闪发光,铸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当主动靠近榜样之“光”,细照榜样之“镜”,以榜样为指引照亮前行航向,以榜样为标杆诠释初心使命,以榜样为鞭策凝聚奋进力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入党铮铮誓言。
担当作为,成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之光。__年之路,筚路蓝缕;__年征程,波澜壮阔。回望__年风雨来路,苦难与辉煌交相辉映,理想与奋斗互相映衬,从反抗强权走到独立自主,从贫穷落后走到全面小康,从山河破碎到__年圆梦,实现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当致力成为奋斗之“光”,保持“纤毫物欲不相侵”的干劲,坚定“观千剑而后识器”的韧劲,发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注重实践磨炼,主动担当作为,在接续奋斗中赓续伟大建党精神。
为民服务,散发“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之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__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们党的__年历史就是一部为民服务、与民同心的光荣历史,时代在变化,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当全力散发奉献之“光”,厚植为民服务情怀,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夯实为民服务根基,用心用情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化解民忧、凝聚民心,继续书写第二个__年奋斗目标的为民华章。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它的延续和传承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文化逐渐被商业化和教育的功利性所淹没。为了重拾和传承文化,倡导文化复兴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我近期参与了一场文化复兴运动,并且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体会与心得。
第二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与文化复兴的过程中,我亲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通过参观博物馆和文化遗址,我了解到了许多古代文明的壮观和智慧,这让我对古人的智慧和艺术的创造力产生了更深的敬畏之情。同时,我还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经典著作,如《论语》和《四书五经》等。这些经典著作,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圣贤的智慧,也帮助我认识到时间和思想的长河中个体生命的渺小。通过这些体验,我明白了传统文化的深远内涵和独特魅力,也加深了我对文化复兴的坚定信念。
第三段:文化复兴的重要性与挑战
尽管文化复兴有其重要性和意义,但它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由于现代社会的多样化和快节奏,人们更倾向于崇尚西方文化,而轻视本土文化。这使得文化复兴步履蹒跚,难以为继。其次,教育体制的功利导向也成为文化复兴的难题,因为许多学校更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此外,大众娱乐文化的泛滥也对文化复兴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人们更倾向于追求轻松娱乐的方式而忽视了文化的深层次内涵。
第四段:推动文化复兴的策略和措施
为了推动文化复兴的进程,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首先,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同时,教育部门应将本土文化的传承纳入教育体系,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了解本土文化。此外,媒体也应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丰富多样的节目和文章,宣传本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观。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自觉参与到文化复兴过程中,通过了解和传播本土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文化复兴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参与。通过亲身参与文化复兴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价值。尽管文化复兴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采取积极措施,相信文化复兴的目标最终能够实现。希望未来的社会,我们能更多地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让文化复兴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让中国文化的光芒在世界绽放。
《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效。读完这本书,我激动万分,特别是读到《千载飞天梦》,我热血沸腾,为我们的人民,为我们的民族,为我们的祖国!
为了实现千栽的飞天梦,我国走过了坎坷的寻梦之路。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后世界第5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但是,由于当时国家经济薄弱,科技低下,1975年,我国对航天的探索暂停。198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转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这对我国载人航天探索无疑是一支催化剂,这发展途径是:从载人飞船起步。
这次挑战,面临的是队伍尚未组建,地面试验设施缺乏,飞船总体方案还有待讨论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困难。但中国航天人以特有的战斗精神,攻克了一道又一道关键技术难题,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在1999年开始的四年里,“神舟”一号、二号、三号试验飞船发射成功,为载人飞船发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xx年10月15日,随着“神舟”5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成为现实。登上“神舟”5号载人飞船之际,身着航天服的中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满怀激情地写下了:“为着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20xx年10月12日,太空中继续书写了中国人的光荣与骄傲。这是首次进行两人多天飞行。
在巨大的成功面前,航天人从未放缓过前进的脚步,20xx年9月25日,“神舟”7号再次飞向太空,翟志刚在9月27日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在“神舟”号研究的同时,航天人又将目光射向月球,20xx年10月24日,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xx年10月1日,二号也相继发射,“嫦娥奔月”的传说变成了伟大的科学实践。而“嫦娥”三号也将于20xx年发射,它将实现软着陆、无人探测及月夜生存三大创新。
壮哉,梦圆飞天,那艰辛的脚步,体现的是无数科技人员、部队官兵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飞天之梦也让我们明白,惟有学好本领,才能建设祖国,才能实现使祖国立于东方,强于世界之梦。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________的讲话凝聚人心、催人奋进。__年恰是风华正茂,在实现第二个__年奋斗目标的“赶考”路上,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增强“志气、骨气和底气”,做“强国有我”的中国青年。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增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志气,立鸿鹄之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共产党人的志气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远大抱负,是“吾辈岂是蓬蒿人”的壮志豪情,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信念。回望__年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只为实现“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跳出“舒适圈”,紧握“接力棒”,赓续先辈优秀的精神血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做志比金坚的中国青年。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增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骨气,担时代之责。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有骨气之人。当国家危机四起之际,骨气是红军战士“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无畏;当民族陷入危亡之际,骨气是革命烈士“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能丢”的不屈;当人民苦难深重之际,骨气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定力。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用实际行动增强这份血脉相传的“骨气”,练就一身无惧风雨的“钢筋铁骨”,做__折不挠的中国青年。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增强“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底气,强爱国之心。底气是基本的信心和力量。__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这慷慨激昂的话语让中国和世界人民看到中国人的底气与自信,这份底气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源自于深厚的文化底蕴,源自于上下求索的精神,源自于中国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当前,我们正处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时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用奋斗铸就青春底色,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做有所作为的中国青年。
请祖国放心,强国有我!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正如鲁迅先生所言:“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作为朝气蓬勃的中国青年,我们当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直面艰险,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做时代弄潮儿。
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着五千年礼貌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最后在这天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为这个国家而骄傲,为这个民族的繁荣昌盛而自豪。
这天来到了国家博物馆进行参观,这天的主题是“复兴之路”,从鸦片战争到现代化的中国,步步经历了从困难到胜利的过程,无论是战争时期的流血牺牲还是和平年代的经济竞争,中国都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了我们是个勇敢自强的民族,所有困难我们都能够克服,唯独坚挺不拔的精神不能失去,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复兴之路》观后感时所用的话语。“就是要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复兴之路上一路行来的种种变迁,并让无数观众从这种变迁中感受并触摸幸福。
即便在和平年代的这天,战争时期的爱国精神也已发扬的如此广泛,变革的时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抗击非典,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袖和民众共赴危难,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苦干问题的重要决议,无一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让我领会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认识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职责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这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期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力。
看完《复兴之路》的展览,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自豪!感动的,是那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自豪的,是为自我能够成为这个优秀民族的一份子!
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