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跑步”是一项充满挑战和魅力的运动,最近,我参加了一次长跑活动,跑过了30公里的赛程,这让我有了非常深刻的体会。在这次长跑中,我不仅仅锻炼了身体,更多的是让我学会了坚持和奋斗的精神。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会谈谈我对于长征跑步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
在长跑中,坚持和毅力是最重要的品质。首先,跑过长跑比赛是需要时间的,有时候可能很长,千万不能放弃。其次,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的节奏,不能随便加速或减速,否则就可能会耗费大量的能量。因此,长跑对人的毅力和耐力体能的要求非常高。在我的长跑比赛中,我一直保持着警醒,时刻关注着自己的节奏和呼吸,这让我能保持稳定的速度,最终完成挑战。
第三段:让自己和队友更好的合作
长跑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也让我和我的队友们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在长跑比赛中,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这让我们团结一致,走得更远。我发现,长跑比赛不仅要仰仗个人的努力,更要依靠团队的合作。我时刻保持着与队友的联络,发扬集体的力量,这让我不仅跑了自己最好的比赛,也为团队做出了更多贡献。
第四段:身体锻炼和健康
长跑对身体的锻炼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增强体力、增加耐力,还可以对心肺功能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同时,长跑也是一项非常健康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体重,舒缓焦虑和压力。我个人觉得,长跑可以带给我们身体上的健康,也能让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状态。
第五段:结论
总的来说,参加长跑比赛是一种非常锻炼人的身体和意志力的体验。在长跑比赛中,我学会了坚持不懈,和队友们携手前进,同时也锻炼了我的身体。我相信,这些个人经验和体验会给未来的我带来许多的启示和帮助,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也会把这些品质一一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
自从20xx年四月份开始跑步之后,我才慢慢体会到,每天坚持跑步带给我的快乐体验。
跑步,是我难得坚持下来的一件事。
12年来的坚持不懈,有些体验值得分享。
记得20_年四月份开始,感觉自己身体出了点问题,经常失眠感冒,于是开始想尝试跑步。
到而自己又是从事工程施工管理,经常在野外,相比打羽毛球、游泳这些运动必须要有固定的场地和一定的器具、装备才能进行,跑步简单又不麻烦,最终还是觉得跑步比较适合。
一双合脚的跑鞋,一条马路就能跑起来。
最初跑步的过程于我而言是痛苦的,很多次想放弃,跑不到一公里,就喘不上气来,腹部疼痛难耐,双脚和小腿酸疼。
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月,从一公里、两公里到三公里……
在度过枯燥、痛苦的阶段后,到了适应期,慢慢习惯了,跑起来也轻松了。
现在每天不去跑个四、五公里,浑身上下都不舒服,出一身汗才感到爽。
现在每年体检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每一天都精力充沛。
跑步带给我愉悦,每次晨跑总有一种战胜和超越自我的快乐。
我喜欢跑步的最重要原因是这项运动比较适合我。
我是那种做事需要有成功感才能推动自我前进的人,而跑步恰是这样一种很容易获得成功感的运动。
当你给自己定下5000米的目标时,只要完成了,你就能获得达到目标以后的喜悦。
正是因为我喜欢跑步,才能坚持跑了12年,就像我们平时从事的工作,喜欢自己的专业,就愿意投入时间、精力,长此以往获得成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跑步应该耐得住寂寞,有了跑步的欲望,成功的关键就是持之以恒的坚强毅力。
时至今日,虽然跑步引起的腿酸腰疼等症状依然对我不依不饶,但是多年的坚持,身体已经开始习惯这些酸楚带来的愉悦,让我越来越喜欢跑步。
在诸多校友、同事和跑友鼓励下,我从去年开始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虽然说重在参与,但成绩也一次比一次提高,这在1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12年的跑步锻炼,我慢慢感觉到自己思考问题比以前更加理性,懂得了不懈的坚持对于工作生活的重要。
在我们工作生活中总有困难,应该坚信幸福与经历过的痛苦是成正比的,面对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唯有迎难而上、锲而不舍才能取得成功,这就是我的跑步心得。
我想分享的是我跑步时的心得体会,这是一段关于探索自我,磨练意志,以及如何在跑步中找到心灵平静与动力的故事。
从开始跑步的那一刻起,我就被深深吸引。每一步都像是在探索自我,每一步都在拓宽我的心灵边界。我不仅感受到肉体的疲劳,更体会到内心的满足和成长。跑步,使我深入思考自己的生活,激发出我内心的力量。
首先,跑步教会我如何面对挑战和困难。在跑步过程中,疲惫和困难是常见的,但我学会了坚持和毅力。我明白到,只有克服了自身的软弱,才能更强大。跑步过程中那种强烈的成就感,使我明白了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其次,跑步让我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跑步使我学会在孤独中寻找自我,在疲惫中寻找力量,在挫败中寻找勇气。我逐渐理解到,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探索自我,去了解自己。跑步,使我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再者,跑步让我体验到动力的源泉。每当我迈出一步,都像是在探索未知的世界,这让我充满期待和动力。跑步让我明白,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只要我们有勇气去面对。这种积极的心态,使我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从中找到前进的动力。
总的来说,跑步不仅仅是一场体力的较量,更是一场心灵的旅程。通过跑步,我收获了成长,收获了坚韧,收获了勇气。我相信,跑步会继续在我人生的道路上陪伴我,帮助我在挑战中找到自我,不断成长。
当数万红军踏上征途,近代逐个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口。红军长征以慷慨悲壮的血战,绝处逢身的转折,感怀温暖的情谊,悲喜传奇的记录将长征这部惊心动魄的壮丽诗篇呈现在读者眼前。
直到今天,红军战士那“抛头颅,撒热血”的壮志情怀,还让我们记忆犹新。红军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皮带充饥、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强渡嘉陵江、激战独树镇都撒满了红军战士的遍地热血。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
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进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们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顽强的毅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我们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们我们就要将这些品德付诸与祖国的建设中去。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过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
读后感范文汇总
读后感大全汇总
中外名著读后感汇总
四大名著读后感汇总
跑步是一种全球性的运动,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还能帮助人们释放压力,提高心情。作为一名跑步爱好者,我愿意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跑步让我感受到了运动的魅力。跑步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身体,还领略了不同景色。每当脚步变得沉重,我就会停下来欣赏周围的美景,这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跑步结束后,我总是感到轻松愉悦,仿佛所有的压力都被汗水带走了。
其次,跑步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跑步过程中,我时常会遇到困难,比如长跑时出现的疲劳感,或者短跑时出现的肌肉酸痛。但是,我总是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坚持跑下去。这个过程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并且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最后,跑步让我懂得了坚持的意义。跑步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运动,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取得进步。我曾经因为一次比赛而开始跑步,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每天跑步。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了,只有坚持才能带来真正的成就。
总之,跑步让我感受到了运动的魅力,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并且懂得了坚持的意义。我相信,跑步会继续陪伴我度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让我变得更加健康、坚强和自信。
当我合上《长征》一书的时候,我的思绪任在江西的瑞金、在金沙江、在渡河、在大草地、在大雪山、在吴起镇;耳边回响的是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慷慨激昂、是大度桥上冲锋的红军健儿、是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的历史画卷;我在问自己,是什么力量让我们的前辈创造了如此辉煌的业绩?答案是:信仰。
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时候,《人类1000年》一书由美国时代出版公司出版,该书公布了从公元1000年至公元20__年的千年间,人类历史进成中所发生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科学领域的学者们共同认为,在已经过去的整整一千年中,这一百件事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就有我们中国共产党在1934年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走过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
可以肯定的是,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在评选一千年间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时,他们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共产党人并无共同之处,他们也不是从中国共产党_史和中国红色武装的军史角度来看待长征的。
长征是什么?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而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的湿地,那片人迹罕至的湿地面积几乎和法国的国土面积相等。更为重要的是在总里程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在四百场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除了在少数地区短暂停留外,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平均每天急行军五十公里以上。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八万陆仟多人踏上长征之路,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全军仅为近八千人。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近十万大军开始西渡嘉陵江,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时,全军三万三千人。1935年11月红二方面军两万一千多人从国民党三十多万的合围中冲出去,踏上的长征之路,1936年到达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全军一万一千多人。红二十五军1934年11月开始长征,经过数月的颠沛流离和艰苦转战,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到达陕北的武装,全军兵力最多的时候八千多人,最少是只有一千多人。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一路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中国共产党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长征唤醒了中国千百万民众,他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跟随者那面红旗一路远去,坚信道路的尽头就是劳苦大众千百年来所梦想的一个平等、幸福的中国。
世界上不曾有过这样的向中国工农红军的队伍:指挥员年龄平均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20岁,14岁至18岁的战士至少占百分之八十。年轻的红军战士在数天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的翻山越岭投入到残酷的战斗中,其英勇顽强和部位牺牲举世无双,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
在地球的另一端,曾出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与1981年来中国走"长征路".当这位西方的政治家带着他的家人来到大渡河边时,他被这条湍急的河流和两岸险峻的崖壁震惊了,他被三万中国工农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中渡过这条大河的壮举震惊了。布热津斯基后来讲到:"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而言,长征的意义绝不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的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它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须要因素".——长征是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限的人类精神的丰碑,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持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于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须的永不磨灭的信念,是信仰不朽的象征。
我被书中的每一次战斗、每一次牺牲、每一次会师感动着;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牺牲承载者不屈的信仰,长征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是,坚定的信仰,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我们的伟大的导师讲过: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通过学习,我感觉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的史诗。只有知道长征,才明白什么是苦难与辉煌,只有了解长征才清楚的。
最近学院组织我们观看了《长征》,我很有感触,现在将我一些想法向组织汇报一下。
“我是受了不少苦,但这点,算得了什么?”观看完《长征》后,我不禁自问。
由于家境欠佳,近年来,尤其是上大学以来,可以说我受尽了贫困之苦,生活甚是困难,可谓举步维艰。正因为这样,多少个万籁俱寂的夜晚,我孑然一身徘徊在校园小道上,静听夜禽的哀鸣,尽受夜风的欺凌。仰望长空,诉说上天的不公。
1931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为首“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及中央根据地的失陷,促使红军主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但此后李德等人依然不醒悟,并未好好地总结经验教训,而是依旧顽固地坚持教条主义,脱离实际地遵从国际共产主义的指示,硬让大家进行搬家式的大逃跑,并命令红军和敌军正面硬比硬拼,以致红军死伤惨重、血流成河。
可是红军将士们面对即将降临的灭顶之灾,却表现得镇定自若,气定神闲,满怀信心地为解放事业不懈斗争,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在遵义会议后,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四渡赤水河,巧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继而又出人意料地不惜千里跋涉,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难万险,足迹遍及11个省,踏过二万五千里,终于得偿所愿,顺利地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扭转了中国的命运。
观看完《长征》,让人不能自已地高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更开颜!”这是何等的雄壮豪迈!何等磅礴的气势!何等宽广的胸襟!这便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缩影,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们不难想象,假使当年红军前怕狼后怕虎,畏缩不前,逆来顺受,屈服于敌对势力,那么红军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个匆匆过客而已,再者顶多也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就不可能有我们中国安定、繁荣的今天!而事实上,红军用顽强拼搏的精神,用自己的血和肉,铸造了一个流芳百世的神话。
所以我断定,我的确受了苦,或者说受了不少苦,但这点苦真的算不了什么。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这些都不能给我带来什么。我需要的是长征精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屈不挠——这样才有可能改变现状,塑造一全新的自我。
这就是我观看《长征》后的感受。
军训很苦,也很累,但我们大家都坚持下来了.当我们第一天跨进校门,一位那时对我们来说有些陌生的教官站在了我的面前,他姓潘.
第一天,我们来到教室,潘教官站在我们的面前,神情严肃,大家丝毫不敢有半点松懈。我们在教官的带领下,来到操场,听从集体安排,我们在靠操场的右边进行训练,站军姿、原地踏步、向后转、想左转、向右转……都比我们想象中的难、累。
第二天,潘教官比第一天还要“狠”,足足让我们站了20分钟的军姿,有些人忍不住动来动去,被潘教官看到了,那可不得了!
第三天、第四天更是难上加难!有时,任宇和周雪芹会闹一些笑话,其实军训也算是快乐的。
五天很快过去了,潘教官严格的训练和耐心的指导,也让我们有了很大的改变。流汗不能擦,蚊叮不能抓。虽然很累,但磨练了我们的意志,让我懂得了要百折不挠,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同样,在学习上也应该努力,独立战胜种.种难题,克服一道道难关,加油在初中生活里,学得更好,学得更棒!
今天,是军训的闭营式,我们应该解放了,但我却有一些不舍,潘教官那严肃的脸,微笑的脸都深深印在我的心中!我永远不会忘记这艰难而又难忘的军训!!!
再见了,军训!
长征精神是一种革命必胜的精神,使英勇的红军打败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强敌,战胜了人间罕见的艰险,取得了伟大胜利。
今年恰逢长征胜利70周年,党校进行长征精神的学习,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在没有学习长征精神前,我脑海中曾有这样的疑问:当年长征,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红军战士靠什么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实现了最后的胜利?通过这次党样学习,我找到了答案:他们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党全军的坚强团结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靠的是红军战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革命精神。正是这种革命必胜的精神,使英勇的红军打败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强敌,战胜了人间罕见的艰险,取得了伟大胜利。
有了答案,心儿自然变得愈加敞亮,学习的劲头也高了不少。
长征以敌人失败和我军胜利而告结束。红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成为我党我军的宝贵财富。当前,我军的任务是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这又是一次新的伟大长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有无数的“雪山”、“草地”要过,作为在“长征精神”哺育下成长起来的革命军人,我们要像歌中唱的那样“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切实保持和发扬老红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新长征的道路上书写新的奇迹、夺取新的胜利。
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红军将士。没有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是新的伟大长征。我们党已经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了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制定了发展战略和宏伟蓝图。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彻底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的面貌是异常艰巨复杂的任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扬长征精神,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传统,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