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沙漏般的记忆,握在手里越紧,流失的越快。可我偏要留住你,留住你的记忆。《有关留住的九年级议论文800字》是文学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轮皎洁的满月,沿着自己的轨迹,来到我的窗前,透过一无遮拦的玻璃,窥视着我,用她那清丽的目光把我唤醒,自从在网上看到那个词——颓废,我便没有了从前的逍遥自在,想想,我浪费了多少个宝贵时光呢?我,真的颓废了吗?
夜很静,星星眨着惺忪的眼睛,露水挂在草尖上,享受着难得的静谧,而我,却顺着月光看向了冰冷的书架……那些布满灰尘的书整齐的躺在书架上,嗬!看起来真整洁,真美!可是,有哪本我是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细细品读过的呢?有,是一本关于鬼怪的书。可是,这种书对我的成长有利吗?弊大于利吧!
人们常说:“12岁以前是人的记忆的黄金阶段”如今我13岁了,12岁以前,我都记了些什么?是《大学》还是《中庸》或者《唐诗70首》?别说背,我恐怕都没读过。可这三本现在正在书架上安逸的躺着。心中泛起阵阵苦涩,如果能留住时间,把从前那逝去的时间弥补回来,那该有多好,可谁都知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
那本该放满书的课桌上却摆上了电脑和手机,“滴滴答”是手机的响声,我打开手机,一道刺眼的白光直戳我的眼睛,痛!12岁以前,大多的时间我都花在了手机电脑上,得到的收获是眼睛高度近视,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这些,我留住了。呵,有用吗?
一阵阵凉风从窗户缝里钻了出来,我忍不住打了个寒噤。颓废形容12岁以前的我不是正合适吗?而如今的我还想继续被这个词形容吗?当然不要!回忆那已流逝的岁月,我暗暗发誓:不能在浪费青春了!时间留不住啊!今夜,我想,我值得留住的,是一种信念,一种发愤图强的信念!
那颗满月不知何时已循着轨迹来到了枝头上,时光也与那月一同去了,回不来了……我们留不住光阴,好好珍惜面前的时光吧!不要等到浪费了才知道后悔。
随着由阵阵凉风掠过窗缝发出的呼呼声。我有了些倦意,躺上床,在月光的抚摸下,伴着脑海中发愤图强的信念渐渐进入梦乡……
这物质、精神极大膨胀的时代,已不是我们剔除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就能够承担的了,我们更应“海选”出时代变迁中的精华,然后打包上路。
无论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来说,在岔道上的抉择是无可回避的,这意味着只能保留最重要的。当年的北京四合院曾一度成为拆除对象,万幸的是在诸多建筑专家的力争下才保留下一部分“标本”,避免了“一排排毫无特色的欧式公厕”铺天盖地的局势。老北京的风味由此被这些四合院一直支撑着。同样,秦淮河边的一处前朝妓院倍受关注,很多人认为这是文化遗产,理应保留。然而这能算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当时算糟粕、现在算违法的“文化遗产”吗?这恐怕就是鲁迅先生所谓“剩下的鸦片”吧。愚以为,四合院和前朝妓院都是古文化,但去留关键则在于其建筑艺术品质之高下。
不过很多事不像四合院之类那样纯粹明显,那我们就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留住那些精华。纪昀编纂《四库全书》时,几经激烈的思想斗争,仍旧不忍删去严嵩的诗赋,并引用了王世贞的一句诗:“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与之相反,《唐宋诗举要》一书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时,编者在序言中写道:“……甚至加入了汉*刽子手曾国藩的许多评论,大多是毫无文学价值甚至是反动的空话,我们已尽数删去。”这就显得不太公正,当然也有时代的因素。曾国藩虽杀人无数,但不能作为否认其文学造诣的依据。这就是对待为人为学矛盾的不同做法,其高下自明。因此,对待保留的对象应有颗公正的心。
如今的我们太需要一双甄别优劣的慧眼了。芮成刚硬生生把“故宫里的星巴克”从里面说了出去,有必要吗?北京城里那颗装载了许多青年住房梦想的“蛋形蜗居”,实在算不上违章建筑,简单的“蛋”丸之地都不能寄托吗?法国因为犯罪率的升高就强遣罗姆人,倒很有当年“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放过一个”的流氓作风……仔细地甄别犹为重要,“不以一眚掩大德”,不就是劝诫我们在“舍”与“留”之间,要有一颗辩证客观的心吗?
保留不一定意味着珍惜,抛弃不一定意味着浪费。只要留住那些真正有用、有益的,前进中的我们才会有十足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