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范儿 > 专业文库 > 2号文库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有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篇

数学老师要全面培养学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展素质教育,从课堂走进生活。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数学教学,作为一年级数学老师的你知道如何写一年级数学教案?今天文学范小编倾情推荐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台每日免费分享海量学习资料,和工作总结范文,工作计划范文,优秀作文,写作范文技巧内容希望在学习道路上“助一臂之力”。

#729435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会利用“>”“<”和“=”来描述长度和个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纸条的高低不等和高低相等形象直观引入“>”“<”和“=”这三种符号。

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开学至今大家都长高了不少,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身高。谁愿意来比?(请两个小朋友)

大家看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下面请小朋友三人一组,自由组合,两人比身高,另一人说说比的结果,互相轮流进行。

2.出示投影P18第一题

图上有谁啊?(小胖和小丁丁)(小强和小胖)(小亚和小巧)

谁来比一比他们的身高,说一说比的结果

(1)小丁丁比小胖矮,小胖比小丁丁高。

(2)小强和小胖一样高。

(3)小亚比小巧高,小巧比小亚矮。

二、新授

1.出示P18第2题第一张图

请小朋友说一说图意。

师并介绍小于号画小于号,开口的方向表示大,合拢的方向表示小。一起书空小于号。

师:一个单位的计算条比三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数学表达方式是1<3。

念作1小于3。

用心 爱心 专心

谁来说?(多请几个)

练一练

摆计算条左边放2个,右边放5个,先互相说一说图意,然后写一写。

左边放1个,右边放4个,(独立完成,写一写)

2.左边放2个,右边放2个,问:现在是什么情况?

2和2相等也就是2等于2。等号两边开口一样,表示相等。一起书空等号,然后在书上写等号。

3.猜想一下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哪个符号?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名字,也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形状。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猜想的结果告诉你的同桌。

A:形状,上黑板画一画

B:名称

C:解释形状

D:说图意

师:大家讲得真好,正如大家想的,确实我们接下来要学习大于号,谁有什么好方法来记大于号?

一起书空大于号。

4.请学生观察三组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大于小于看左边,尖头小小是小于,开口大大是大于。

5.练一练:同桌合作摆学具,并写一写。

编一编,说一说

出示学具:○○●●● 我们把它们看作是巧克力,你能编个故事吗?

(左边有2块巧克力,右边有3块巧克力)

2个单位的计算条比3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所以2小于3。

三、巩固练习

1.P18的第三题

2.P18的第四题的左边3列(要求独立完成)

3.比一比,赛一赛P18的第四题的右边3列

4.在()里填数。

用心爱心专心

5>( )   3<( )   0=( )   2>( )   ( )<4   ( )=1   ( )<3   ( )>3

5.发散思维练习

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四、总结

用大于,小于和等于号可以比较数的大小,比较高矮,比较多少等。

作业设计:练习册P11 习题集《比一比(2)》

板书设计:

小与  等于  大于

<   =   >

#729847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口算过程。

2、会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的探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1、 口头完成教师出示的有关数的组成习题。

2、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 复习: 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教师谈话引入,创设情境:蓝灵鼠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今天他又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摆小棒。大家看他是怎么摆的?课件出示与教材图相似的小棒图(先出示30根小棒,再出示5根小棒)现在,你也像蓝灵鼠那样自己摆小棒。

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与体验

1、仔细观察,说出图意,提问并解答。左边摆了30根小棒,右边摆了5根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列式是30+5=35

2、学生按教师要求和同桌举例认识加数、加数、和。

3、学生按图进行操作、交流、表达,然后汇报交流。

4、举例认识被减数、减数、差。

教师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组内说,再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追问怎样算出的,并板书:30+5=35

教师讲解加数、加数、和。让学生重复这些内容,举例说说。

回到情景图,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还剩多少根?怎样列式计算?你是怎样想的?交给学生讨论 。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算理。

讲解被减数、减数、差。方法同上。 教师放手学生自学,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操作、讨论、汇报。在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实践与应用

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

自主小天地:学生把自己编的题写在书上

完成练一练的1、2、3题(可采用多种形式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看图说题意,并列式计算。

第4题 对口练习:可采用教师和一名学生先做示范(可加、可减)再让同桌进行练习。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参与学习活动。

#729119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掷双色片,会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3、能正确书写数字“8”和“9”。

能力目标

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感受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情感目标

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掷双色片,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2、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

教学难点:

对随机结果的认识和有序地猜测。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

1、每小组5个一次性水杯,其中一个写上“5”,其余的写上“7”。

2、双色片(教具)(若没有,可用红、蓝磁性贴代替)。

3、每小组一张工作表。

学生方面

1、双色片10片。

2、红、蓝彩色铅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复习

师:小朋友们,上个星期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1234567的分与合,几个与第几个的区别

师:几个表示了什么?第几个表示了什么?

生:几个表示了物体的数量;第几个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

一、游戏引入

1、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数学好帮手“双色片”一起学习。(板书:双色片)

2、猜猜教师手中双色片的个数。

师:在我的手中有一些双色片,不满10片,谁知道我的手中到底有几片双色片?

3、将手中的双色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学生数一数共有几片。(向猜对的小朋友表示祝贺。)

二、探究新知

1、10以内数的分拆

师:请小朋友数一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在黑板上记录)

再随机扔掷双色片,依次请小朋友上台数一数并记录红蓝色个数,在黑板上做好板书记录。(哦,小朋友们,我们再来猜猜还有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呢)

师:小朋友们,我们看,我们掷8片双色片出现了几种情况?

生:9种

师:每一次掷双色片,我们是不是都很难猜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每一次的结果都是很随机的,这就叫做随机性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9种情况,我们怎样来排列能更容易记住呢?

左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右边一列有大到小排列(左边的树越来越大,右边的数越来越小)

或者左边一列由大到小排列,右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

小结

师:掷双色片时,可以用数字来记录红蓝双色片数目,投掷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性。

练习

1. 书本P14 2. 练习册P10 (1)

计数

①在前面的双色片下面出示“ ”

问:这是什么意思?你看懂了吗?

②根据实际结果,与学生一起将数字填入空格。

③师:我们的小伙伴手中也有一些双色片,你会用刚才的方法记录他们手中的红、

蓝片各有几片吗?

出示书本第16页第1题,前两个小题集体讨论完成;中间两小题以同桌两人互讲悄悄话的形式完成;最后两小题独立完成,全班用拍手的次数来表示答案。

(2)操作(摆双色片)

师告诉学生要拿出的双色片的个数,由每位学生自己决定红、蓝片的个数。练习说话:我将()片双色片分拆成()片红色的和()片蓝色的。(此练习在教师示范后可请同桌两人合作进行。)

2、掷双色片(5片)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确定与记录红、蓝片个数的方法,下面我们来做个“掷双色片”的游戏。(板书:在“双色片”前添上“掷”)

(1)教师示范

①操作:拿出5片双色片,放入标有“5”的杯子里。摇动杯子后,倒扣在实物投影仪上(如:2 3 )。

②记录:出示“工作表”

根据掷得的结果先将圆片涂色,再用红、蓝“︱”表示。

(2)学生操作(小组合作)

①宣布合作要求:每组4人分工合作,一人负责掷双色片,一人负责根据结果涂色,一人负责用红、蓝“︱”表示,还有一人负责监督。大家轮流。

②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各组汇报操作结果,师板演结果。(若有个别结果在学生操作时没有出现,可请学生想象:再操作几次,还可能有什么结果,该怎样记录?)

(4)讨论;什么情况经常出现?什么情况很少出现?

(5)小结:掷5片双色片,会出现6种情况,1红

4蓝、4蓝1红、2红3蓝、3蓝2红这些情况经常出现,而5片全蓝或5片全红的情况就很少出现。有的小组掷了好多次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每一次掷出的结果都是不可预测的,这就叫“随机”。我们平时掷骰子,出现的数字也是随机的。

(6)讨论:这些结果如何排列更整齐,利于统计?

结论:可将一种颜色的双色片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而另一种颜色双色片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7)师按照学生讨论的结果重新展示工作表。

3、再掷双色片(7片)

(1)请学生猜测掷7片双色片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2)师用双色片或磁性贴展示学生猜测的情况(有规律地排列)(见练习册)。

(3)每个学生独立验证大家猜测的情况,并用“︱”记录在练习册表内相应的位置上(师可先示范)。

(4)小结:掷7片双色片会出现8中可能,而每一种可能都是随机的。7片全红或全蓝很少出现。

三、学写数字

师:刚才我们用双色片学到了不少的本领,下面我们还要来学写数字。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写哪两个数字?(8和9)

(1)学写数字“8”

①师先请学生数一数书本17页下面的那朵花共有几片花瓣?(8片)

师:8片花瓣我们就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

②师示范写“8”,并讲述书写要点。

③学生书空描写。

④在“田”字格上学写。

(2)学写数字“9”

(方法同上)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双色片伴随我们一起学会了许多新本领,大家的表现都很好。回家后把你今天的收获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

#72943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组织比赛》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

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过分类、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等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本课内容。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进而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这与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对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通过阅读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相关的知识作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探索中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依据信息作出判断和决策。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可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激趣法、鼓励探索、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内容,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我把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进行交流活动,并以奖奖品的形式激励学生,同时也为课堂的练习作铺垫。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安排了以下这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为了让学生乐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一开始,我先播放一段动物奔跑的视频:“这些动物跑得真快,它们想去哪呢?哦,原来在大森林里狮子大王组织动物们进行运动比赛,动物们都赶去参加!你们也想去看看吗?”我顺势引出课题:组织比赛(板书)。

(二)参与操作,体验过程。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通过三个活动来完成。

活动一:数一数,填一填——收集整理数据。 沿着新课导入所创设的动物组织比赛的情境:“动物们有的说喜欢跳绳,有的说喜欢跑步,也有的喜欢拍球!哎,狮子大王可头疼了!到底组织什么比赛呢?”我引导学生说出喜欢哪一项比赛的动物最多就组织哪一项。我出示统计表,指导学生根据课件填写,喜欢哪一项比赛的小动物有几只,就在下面的( )里填几。观察统计表,比较后得出喜欢拍球的小动物最多。

活动二:数一数,涂一涂——认识条形统计图。 这时,我说:“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能让狮子大王一眼就看出喜欢什么比赛的动物最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注意力又一下子集中起来。我接着出示条形统计图,指出----“这是条形统计图”(板书),并让学生观察,并明确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1。我一边讲解一边根据统计表来示范完成条形统计图中的一项,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动手完成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一眼就看出喜欢拍球比赛的动物最多,“狮子大王”就决定组织拍球比赛。

活动三:想一想,说一说——分析条形统计图。 现代教育论认为,让学生在亲身感受数学中提出问题,在经历数学中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形成技能的方式。 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想一想并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再请学生说说“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开展比赛,反馈深化。

首要教学原理指出,当要求学习者运用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时,才能促进学习。对低年级儿童来说,适宜的方法是把问题情趣化,生活化。因此,我请孩子们进行拍球比赛,先提出这样的比赛规则,根据比赛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赛。学生通过拍球——数数——记录——完成统计表等学习活动,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手中的条形统计图。我根据条形统计图,宣布比赛的冠军。再引导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四)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这一环节中我紧抓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巩固,加以拓展。

1、体会生活中统计的广泛应用。 我让学生说说身边哪些问题要用统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我就地取材,进入下一个练习。

2、统计课堂评价情况,应用提高。 “这节课哪个小组表现得呢?你能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我请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整理奖品,完成条形统计图。

3、调查最爱看的动画片。 我让学生观察“最爱看的动画片条形统计图”,提出并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也使学生对统计的认识上升一个新的高度。

(五)互动评价,课堂总结。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六)课后练习,拓展延伸。

一位数学教学家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所以,我继续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拓展延伸,让学生把数学应用于生活:请调查我们班的同学最喜欢什么活动,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并完成课本第85页的条形统计图。

四、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既突出了重点,又击破难点。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己的具体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经历一个“体验--感知--理解--概括--运用--提高”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我立足发展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在探索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澄清,享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

#730224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设计〗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2+5 70-60 78-6 39-4 26+3 88-5 30+20 83+6

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谁?(出示一个青蛙手偶)我们来听听青蛙说什么?(让青蛙做个自我介绍。)

师:小青蛙对人类是有益的,以后我们不但自己不要去伤害它们,而且还要阻止别人去伤害它们,做一个保护有益动物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吃害虫。(揭题板书)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利用主题图(课件)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捉害虫的故事情境。

2.师:青蛙妈妈说:“我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听了它们的话,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2.小组汇报交流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再加3个十,合起来是8个十6个一,就是86。(师边听边整理计算过程。)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3.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师: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交流。  (3)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4.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师:56-30=?该怎样计算?(教学过程与56+30相同。)

(四)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趣味游戏,练一练第3题。

2.同学们,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大家瞧!(出示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适时告诉学生啄木鸟也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

3.练一练第2题。

师:同学们,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青蛙爸爸为慰劳它们,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跳水比赛。看,多热闹呀!(课件)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师: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5只)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算式不要求统一。)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呢?我们和青蛙一块度过了愉快的40分,对它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现在请听一首关于青蛙的儿歌(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新课)。

#729120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 认识星空中由7颗星组成的星座。

2. 知道“7”的正确书写方法。

1.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2. 能正确书写“7”。

1.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心情。

2. 在画星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发散性思维。

教学重点:

根据星座正确数星星。

教学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教学准备:

教师:光盘、实物投影仪、数字书写卡片。

学生:方格纸、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课前准备交流

请你说说自己生日所在的星座。

2. 光盘演示

(1)出示书本上的4个星座。

(2)介绍这些星座的名称:天鹅座、狮子座、大熊星座、射手座。

3. 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探究

1. 观察这些星座是由多少颗星星组成的?

请大家一起数数:1、2、3、4、5、6、7 师:全是7

2. 小组活动

(1)用小圆片拼出数为7的星座图案。

(2)为图案取个星座名称。

(3)汇报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取这个名称?

3. 出示题2:按给出的数画星图

(1)学生尝试自己画。

(2)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星图。

三、练习

1. 书写7

(1)学生尝试自己写。

(2)交流写法及注意点。

(3)师指导写法。

2. 拓展

选择1到10 个数。

3. 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图案。

4. 说说你的图案像什么?

四、小结

请学生说说今天你学习的愉快吗?你又学会了什么?

#73022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5~56页“拔萝卜”——两位数加两位数。我打算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谈谈本节课的一些设想。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中提供小白兔和小黑兔拔萝卜的情境,目的是从中引出两位数加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尝试列式计算,并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出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另外,教材在体现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第一次引出了竖式计算的方法,这是一种重要而又易被学生接受的计算方法,它是学习笔算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加法的基础,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中理解并接受这种方法,体现了一定的算法优化思想。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具备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知识基础,而且有部分学生已获得了一些用竖式计算的知识储备,但是他们只会算,而不会说理,因此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说理。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时,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教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渗透了探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计数器,教师准备课件,计数器等。

三、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思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

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又是旧知的延续。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和一些口算,为学生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做很好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力图创设一种具体的拔萝卜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从而激发探究的欲望。

2、探索算法,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索36+23的计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算法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提高。

3、优化算法。算法的优化,使学生从比较中选择更简便的方法,当然也着重介绍本课的重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学生在学会算法的同时,寻找各种方法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应用,拓展新知

这一环节旨在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全课总结

#729265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 和<的含义。“>”是大于号,表示一数比另一数大;“<”是小于号;“=”是等于号,表示左右两边的数相等。

2、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1、会写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读出一个式子。

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养成一丝不苟,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的含义。

2、“>”、“<”、“=”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和萝卜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多媒体)

1、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

2、哪种图形少?在少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3、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设计意图:为学生学习新知从思路和方法上作好铺垫,也为学习新知作了衔接。)

二、探究与体验。

教师把课本第20页的主体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1、师:今天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来祝贺了,小熊猫准备了一些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大家,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与数有关的知识?

学生观察汇报

生:有3只熊猫,3只猴子,4只兔子。

生:小熊猫准备了4根香蕉,4个桃子,4个萝卜„„

2、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有选择地贴出准备好的各种图片。

4只小兔图片

3只小熊猫图片

3只小猴图片„„

3、教师引导: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数学方面的信息,如果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你准备怎样分?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如:把萝卜分给小兔,把桃子分给小猴,把竹子分给小熊猫自己„„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兔子有几只?萝卜有几个呢?

学生:4只小兔子,4个萝卜。

学生: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2)提问:每只小兔能吃上一个萝卜,萝卜一个也没多,小兔的只数与萝卜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黑板上写上“4=4”,认识“=”,以及读法,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3)指导学生书写等号。

(4)师: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还有哪些可以用“=”连接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

萝卜的个数和桃子的个数可以写成“4=4”;

小熊猫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可以写成“3=3”;„„

根据生活中的信息,举出用“=”表示的实例。

4、师: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可以用“=”连接起来,如果不是同样多的又怎样呢?

分桃子

提问:观察主体图,数一数几只猴,几个桃?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桃子和猴子的数目同样多吗?

(1)引导学生比较,用语言表达:桃比猴子多;猴子比桃少。

①告诉学生“4比3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②在讲“〈”号时,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2)板书:4 〉3与3〈4,认识“〉”、“〈”及其读法。

5、观察区分“>”、“<”和“=”。

师:观察大于和小于两个符号,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都是躺倒的“∨”,只是方向相反,但都是开口对着大数。

(1)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2)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一些方法,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的概念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经历把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再抽象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

三、练一练

1、基本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1题。

2、巩固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时仍然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

五、作业

完成21页“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认识>=<

4 = 4 读作:4等于4 (等号)

4 >3 读作:4大于3 (大于号)

3 <4 读作:3小于4 (小于号)

#729995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师:谁知道八十九数完数是多少?九十九数完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3)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3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首尾呼应)再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730225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3.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废塑料的危害,小组自主讨论交流,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在学具操作中,会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废品的危害吗?你能看图说说图意吗?

出示“回收废品”情境图。

二、互动解疑

1.让学生说一说废品的危害与回收利用。

从图中三名学生收集的废塑料的数量,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这些问题你能不能解决呢?

2.让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做的都不错,谁能给大家说说吗?

你提出的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三、启思导疑

1.你能摆一摆小青收集的塑料袋个数吗?列式子计算。

让学生在摆小棒过程中,知道是与哪个数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把操作活动用算式记录下来。

2.看图摆一摆,算一算。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

小红折了42只幸运星,小英比小红多折了6只,小英折了多少只?

2.在给希望小学捐书时,一(1)班捐了42本书,一(2)班再捐12本就和一(1)班同样多,一(2)班捐了多少本书?

3.计算。

42+34 34+5 56-21 40+25 65-2 78-60 6+32 59-4 24+17

4.看图提问题,并写出算式和答案。

(1)大象:我比小鹿高14厘米。

(2)小鹿:我的身高是65厘米。

(3)小兔:我比小鹿矮11厘米。

(4)熊猫:我再长4厘米就和小鹿一样高了。

五、总结评价

我们请两位同学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给大家听,谁愿意试一试?

数学教案

推荐阅读:

  初中音乐教案三篇

  语文雪孩子优秀教案范文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例文

  二年级数学下册竖式除法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范文严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