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今天小编倾情推荐2024年加快县财源建设工作调研报告,为更多朋友提供学习指导,帮助大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加强财源建设是解决县级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也是推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壮大地方财政实力,不仅是我县财政工作当前及今后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更是必须常抓不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根据从汝城县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汝城县财源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县坚定不移地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化兴县、旅游富县”四大发展战略,深入开展“产业建设年”、“改革突破年”、“全民创业年”活动多渠道筹措资金,狠抓财源项目建设,大力培植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全县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_年的26.28亿元增加到20_年的51.48亿元,年均增长1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_年的7629元增加到20_年的15373元,年均增长12.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_年的4.39亿元增加到20_年的9.01亿元,为20_年的2.28倍;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由20_年的1.89亿元增加到20_年的6.56亿元,年均增长28.2%。有力地支持了重点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财源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十二五”以来,我县提出实施“双百工作”、开展“三年行动”、推进“四城联创”、突出“五大重点”等新举措,特别是“双百工程”的实施,先后建立实施重点项目100个,累计投资过百亿元。相继建成了白云仙、东岗岭、狮子岭等风电场;重点扶持了鸿发矿业、顺鑫钼业、中湘钨业等7家矿产资源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农林产业化投资总额由20_年的12.22亿元到20_年的23.55亿元,大力推动了东岗岭、南岭片、田庄暖水片万亩生态有机茶园、龙腾生态农庄、九龙白茶庄园等农业产业化建设,粤旺蔬菜、金晋农牧、松溪茶叶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其中金晋农牧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我市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金融体系创新扎实有效。自20_年引进华融湘江银行进驻汝城已实现放贷20余亿元;20_年实施农信社改革后,实现税收5000万元,成为我县首个纳税过5000万的企业。今年又成功引进长沙银行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并成立了锦达小额信贷、顺辉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
(二)资金争取工作力度加大。财政部门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积极主动与上级财政部门衔接沟通,全力以赴申报和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从20_年的74623万元增加到20_年的20亿元(预计数),是20_年的2.68倍,年递增23.5%,高于我县财政收入的年平均增幅,确保了可用财力的增长及项目建设的正常进行。今年1-11月份我县争取到位上级资金18.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亿元,增长15.91%,确保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建设和民生政策的落实。
(三)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凸显。近年来,随着宏鑫等重点工业项目的建成和三大产业集群规模的不断扩大,财政实力不断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显现。20_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9.49亿元,比20_年23.88亿元增加55.61亿元,年均增长27.3%。一、二、三产业比值分别由20_的26.7:35.5:37.8调整到20_年的21.1:37.3:41.6,以矿业、水电产业为支柱的第二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以旅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20_年的10697元增至20_年的15681元,预计20_年可达到17248元,年均增长10.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_年的3914元提高到20_年的6847元,预计20_年可达到7669元,年均增长约14.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幅度缩小。
(四)促进加快发展支撑有力。县财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加大对工业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投入,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仅20_年,财政安排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4000万元、支持旅游产业化发展的资金达2370万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8998万元,筹集整合1.24亿涉农资金深入推进农业产业调整和重点项目建设,使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以及今年我县遭受“7.4”特大洪灾损失严重,县财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重点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骨干企业恢复生产等方面的投入,促进了县委“建议一城三地,推动绿色崛起”的决策部署的顺利实施,使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平稳协调发展的态势。
(五)民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县财政在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干部职工工资发放、机关运转、社会稳定的财力需求基础上,统筹安排,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20_年以来,县财政通过“一卡通”落实退耕还林补助、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73项,共计6.7亿元,累计受益农户315万户。农民人均每年514元;仅今年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资金达2.23亿元,用于卫生、教育和医疗事业的资金达6.55亿元,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到了人民群众,使省、市、县政府承诺的各项实事大部分达到或超过了均衡进度。
二、财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财源建设的品牌意识不强,带动效应还不明显。目前,在品牌推广上面,仅有松溪茶叶、旱塘硒山茶等少数在品牌在周边形成一定知名度,总体上数量少、规模小,对县域经济的拉动力不强,还不足以成为立县品牌;国家级、省级以上名牌目前仍是空白。同时,部分企业思想不够解放,认为自己的产品销路稳定,有了相对固定的市场,缺乏争创品牌意识,在品牌打造上不愿投入。农业上,虽然现代设施农业势头强劲,农产化快速发展,劳务经济提质增效,主导产业优化提升,但由于品牌建设和发展规划滞后,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的步伐缓慢,致使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还不强,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税。
二是财政增收缺乏大项目的支撑,财源结构不够合理。一方面,受财力所限,财源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有些已建成项目不能发挥预期效益,一些在建项目不能按期完工投入生产,一些项目不能按期开工建设,同时,项目挖掘、储备、论证工作相对滞后,后续项目匮乏,新型财源项目建设滞后,财政增收对现有骨干企业的依赖性较强,缺乏大项目和优质项目支撑,财政抗风险能力较弱。今年1—11月,各乡镇(区)新上产业类财源项目8个,计划固定资产投资8710万元,新上基础设施类项目28个,计划投资57192万元。总体新上项目较少,有少数乡镇,特别是一些边远乡镇受地域、资源、交通和政策等因素的制约,财源项目建设受到严重制约,如岭秀、濠头、盈洞、三江口、南洞等乡镇,或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或因属生态区,处于工业项目批不下,新型环保项目、高科技项目引不进的两难境地,上半年有7个乡镇目前尚无新上产业项目。所有乡镇新上财源项目尚无税收。
三是财源建设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受经济下行和市场变化影响,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全县矿产类企业普遍性地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速度效益下滑等突出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县支柱税源矿产行业大幅下滑,铁矿、钨矿价格均低于成本价,企业无法正常生产经营,从5月1日起实施的钨钼资源税调整政策和“7.4”洪灾造成我县部分厂矿企业和水电企业受损严重,影响税源3000万元以上,对我县财税入库更是雪上加霜。同时,银行管理权限上收之后,贷款限额减少,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融资困难,加之地方财政自给率低,保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和各项补助,无法安排足够的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和工业经济发展,致使工业领域投资严重下滑,极大地影响了项目的建设进度。
三、加强财源建设的建议
财政收入来源于经济,只有经济保持持续稳步发展,财政增收才有源头活水。因此,加强财源建设必须围绕加快发展来进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财源建设应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实施品牌战略。要树立大财政、大财源的观念,科学制定财源建设品牌发展规划,在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着力发展壮大第二产业,带动发展第三产业,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培育财源,进一步优化财源结构,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农业上,要继续强势推进农民增收重点工程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认定工作,培育国家级和省级农业名牌产品,打造在省内外市场有一定竞争力的拳头农产品,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工业上,要重点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矿产品选炼等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壮大地方工业经济实力,促进工业增效和财政增税的良性循环。第三产业上,要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和温泉旅游开发,带动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在繁荣城乡经济的同时培育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要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吸纳民间投资、协调金融部门信贷支持、财政统筹安排扶持等途径,切实加大对财源建设的投入,加快今年确定的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工发挥效益,壮大支柱财源。要抢抓国家和省上的各项政策机遇,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资金,使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计划盘子,努力获得国家、省上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力争每年有一批对财政贡献率高的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培植后续财源。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改资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立足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大力发展以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副产品加工转化为主的循环经济,逐步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新型财源。
(三)完善激励机制,增强财源建设积极性。要制定财源建设激励措施,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对财源建设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在全县范围内大力营造想财源、抓财源、建财源的浓厚氛围。要建立财源建设专项扶持基金,对财政贡献大的各类市场主体实行贷款贴息或其他投资补助,促进各类财源竞相发展。要充分利用国家财政、货币、产业政策,协调解决企业融资、产品运销等问题,帮助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停产的企业尽快恢复生产,促进骨干企业、纳税大户做大做强,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税收稳步增加。
(四)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提供优质服务。首先,要加快道路、通讯、供排水、供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优化财源建设的硬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发展创造条件。其次,要加强软环境建设,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方式创新,着力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搭建政府和企业互动交流平台;要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承诺,加强招商项目的跟踪服务,提高招商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要切实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出谋划策,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达到壮大地方财源的目的。再次,要强化对现有产业发展进行有效引导,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订全县各乡镇财源项目建设详规,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建设,按照功能区划分,突出特色,培育产业,形成“一乡一业,一乡一品”格局。
为更好地促进全区财源建设工作健康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区政协牵头组织区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和统计局等单位及部分政协委员,于8月12日至9月底,对乡镇、办事处、开发区等19个单位和27家企业,通过实地考察、组织座谈、听取汇报、问卷调查等形式,就全区财源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财源建设的现状
今年以来,全区秘书网网址:6636.bak.cn上下按照财源建设三年规划的要求,牢牢抓住招商引资一号工作不放松,聚力猛促大项目建设,推动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1-9月份,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7456万元,同比增长31.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892万元,占预算的107.7%,同比增长20.5%,其中工商税收8924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2%,同比增长13.6%;国、地税分别实现2442万元、686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1%、34%。全区财源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1、工业税收占据主导地位。在“工业立区”发展战略和招商引资一号工作的推动下,工业经济实现的税收有了很大提高。调查统计,前7个月,全区工业企业缴纳税金9234万元,同比增长62.6%,占税收总额的52.3%。部分乡镇工业税收占其税收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如**、**、**、**等乡镇分别为96.6%、86.2%、88.6%和80.8%。
2、重点企业发挥了主要作用。从区级财政看,**厂、**热电、**机械厂、**建材、**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等重点企业成为财政的重要支柱,前7个月,6家企业实交税金2259.1万元,同比增长45.6%,占区直征收企业上交税金总额的29.7%;从乡镇财政收入情况看,重点骨干企业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集团、**矿业和**宝源实业,实交税金分别达844.8万元、453万元和86.6万元,分别占三个乡镇税收总额的40.5%、51.5%和36.7%。
3、民营经济成为重要支柱。近年来,随着全区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民营经济由弱变强逐年壮大,民营经济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增速明显高于财政平均增幅。截止9月底,全区个体私营业户达到120_户;注册资金20.9亿元,同比增长49.3%;民营经济缴纳税金1.9亿元,同比增长50%。
4、招商引资拉动了财政增长。近年来,各级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把招商引资作为拉动财政增长的重中之重,以项目的大推进拉动财源经济的大发展。调查统计,计划总投资近百亿元的130个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预计20_年、20_年可分别实现税收0.23亿元和2亿元以上。同时,重点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税收,有利地增加了财源总量。如**热电、**石膏项目、**大市场,缴纳税金已分别达到146.5万元、83.3万元和268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力不足,结构不合理。按目前乡镇实际执行工资水平和基本办公等费用计算,年人均财力达到1.1万元才能维持乡镇基本运转,如果国家必保工资政策全部执行到位,人均财力必须达到1.2万元以上。但是我区20_年人均财力只有9800元,远远达不到保运转标准。截止20_年底,乡镇债务高达13.5亿元,是当年乡级财力的5.7倍,已经成为乡镇财源建设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乡镇经费缺口较大,有的存在拖欠人员工资现象,入不敷出的问题较为突出。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区乡两级特别是乡镇收入大幅减少,财政捉襟见肘。全区有10个乡镇的农业两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在60%以上,农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过大,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骤然显现,取消农业税后,新的财政增长点发展缓慢,财力不足的状况将更加严重。
2、支撑财力增长的骨干企业少。在农业产业上,农业税收即将全部取消,但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业龙头企业尚未形成财源“气候”,农业财源极为薄弱。在工业产业上,企业总量小,骨干税源少。截止20_年底我区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只有2个,过500万元的企业仅有6个。有的'乡镇纳税万元以上的企业屈指可数,有的仅局限在一两个企业上。在第三产业上,如果没有新的重点项目上马,三产税收将是财源建设工作中的主要薄弱环节。
3、财源建设的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近两年来,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为46.5%,今年1-9月份,同比增长36.1%;而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前两年平均增幅为15.5%,今年前9个月,增幅为20.5%。财政收入增幅较投资增幅分别低31个百分点和15.6个百分点,财源建设投入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许多招商引资项目和园区内企业尚在建设期和生产初期,实现的税收很少,即便有一些税收,相当部分还要兑现优惠政策予以减免或奖补。
4、乡镇秘书网网址:6636.bak.cn财源建设速度不平衡。从今年前9个月乡镇地方财政收入完成情况看,9个乡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度进度预算,而有8个乡镇未能完成,少的仅完成年度预算的31.75%,其中有3个乡镇同比呈现负增长,其原因既有税费政策调整、兑现优惠政策和新建项目尚未产生税收等客观因素,也有财源建设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力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5、征管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一是理财观念不强,业务素质低,制止“偷、逃”税费问题、监管企业的工作及措施不够有力,仍然存在“跑、冒、滴、漏”等税收流失现象和假外资、假福利企业。调查了解到,有些企业存在异地纳税现象,不少企业存有财务管理混乱问题,有的不设帐本,逃避稽查;有的核算不实,隐瞒经营成果;个别企业甚至是规模企业,不交税或交税寥寥。二是个别单位和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有的还非常突出,企业反映非常强烈,影响了税源的涵养。
三、强化财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1、突出工业经济,提升基础和骨干财源。大力发展工业是增强区乡经济发展后劲和增加财政收入的关键所在。要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财源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是抓好现有企业的规范、提高,提升现有财源。目前我区国有、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已基本结束,工作重点应放在引导改制和新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来,明确和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指导机制,强化对企业的监管和服务,督促和引导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确保税收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二是快速推进工业经济的扩规增量。要立足我区优势,着眼于实现结构升级和做大做强工业企业,搞好项目的论证、筛选、立项,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此为抓手,强力招商,引进大企业、大财团和战略投资者,努力培育强劲的骨干和支柱财源,尽快扭转我区工业企业单体规模小、总量少、效益低、税源薄的不利局面。三是继续坚定不移地力促新上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通过严格落实项目包保责任制、强化督导、调度和考核,努力突破土地、规划、资金等“瓶颈”,确保税源项目早建成、快见效。
2、强抓招商引资,培植新兴和后续财源。实践证明,发展区域经济,不抓项目就是没有抓住关键,不抓招商就是不得要领。要树立“引进资金、项目就是引进新财源”的观念,紧紧抓住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突出欧美、日韩、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重要城市群,强力推进,快速膨胀规模。一是发挥好资源优势。着力引进大型石膏、岩盐开采、加工企业,整合现有同类企业,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形成生产规模,拉长产业链条,使与石膏、岩盐相关的采矿业和化工业真正成为我区的产业龙头和财源支柱。二是着力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要把引进“大、高、外、名、特”项目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引进工业和外资项目。继续坚持对污染环境、科技含量低、市场前景差、对财政贡献小又不能安置大量劳动力的项目,一个不引、一个不上。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努力解决项目迟迟不能开工、“圈而不建”、提供税收太少和以虚假投资骗取政策优惠的问题,力争培植更多更强的区域经济支撑点和财政增长点。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品牌效应、**文化遗址和**丰厚的人文、自然资源及**乐园、**开发区、**工业园、新城区为依托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独特的优势。应组织相关部门、聘请专业人才,组成专门的班子,下大气力,对现有资源进行全方位规划设计、包装整合,对外专题招商,让能够带来人气、带动物流、信息流、拉动诸多产业的旅游业成为我区新兴的、延绵不断的后续财源。
3、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随着农业税的逐步取消,农业这一基础财源建设面临严峻考验,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区,必须加快农业财源建设工作的转型步伐。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要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统筹规划,强化措施,着力培植壮大农产品深加工等龙头企业,使其像丝绸公司那样,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能力与综合效益同步增长。二是健全完善农业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单就市场而言,要按照“多层次、强辐射、专业化”的要求,在引导各级大力发展各具特色专业批发市场的同时,对现有的较大型市场,进一步统筹规划,采取措施,引入培植市场经纪和组织人才,使之与国际国内市场相联系,使其像**蔬菜批发和钢材大市场那样,真正做大做强,做成品牌,千方百计开辟更多的财源阵地。三是继续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等高产值、高收入经济作物,继续发展桑蚕、特色林果和苗木花卉种植,力保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四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要按照“突出地方特色、规划适度超前、基础设施领先、功能配套完善”的要求,加快小城镇开发建设。同时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想方设法吸引农民入镇进园经商办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乡村经济,努力增加财税收入。
4、强化征管,努力提升财税收入总量。一是落实监控促收制。面对20_年区乡工资拉平的工作目标,各级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健全制度,强化力量,像抓招商引资工作那样,常年不断地狠抓财税收入工作。要针对我区税收点多面广、流动性强、难管易漏等特点,继续实行政府管税、专业治税、群众护税、部门协税的社会化办税机制。特别是区直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乡镇、深入企业,宣传政策、强化监督,帮助乡镇解决束手无策、无力解决的问题;督导企业加强管理,解决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帐务不全的问题。并努力探讨推引“一家查帐,资源共享”的企业检查制度;要进一步加大依法征管和稽查力度,规范税收秩序,严格依率计征,做到依法征管;要严格福利企业、“三废“企业和税收减免优惠的审批,坚决打击偷、漏、逃、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加强对民营企业“饮水思源”、积极纳税、回报社会的教育,尽快改变企业“生产红红火火,纳税低落寥寥”的不正常现象。同时,建议有关部门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严格审查和随时审定,及时改进不合时宜的“税收定额”征收办法,确保财税收入的稳步增长。二是加大增收节支的监管力度。要树立节约也是增收的观念,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刚性支出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方面要严格定编定岗制度和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机构编制、人员与财政预算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整顿各级财务管理,健全推行“一个帐户存钱、一本帐管理、一个理财小组审批”的财务零户统管办法,大力压缩非生产支出。三是进一步优化财政管理体制。要按照省、市加强县乡财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推行“乡财乡用县管”和“村财村用乡管”的管理体制。当前,首要的是在严格现行区乡财政体制的基础上,认真解决好“财政收入的足额上缴与财政调度款项有机结合”的问题。对乡镇因基金会、股金会的清理、整顿等形成的历年欠帐,综合考虑乡镇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制定计划,实行分期、分批的偿还办法,以保护其组织收入和偿还欠款的积极性。要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对各单位预算外收入的来源、项目、数额、流向、用途及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彻底清除游离于财务监管之外的“小金库”,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5、多措并举,进一步强化向上争取工作力度。我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离开了投入,经济的发展将寸步难行。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是加快发展、壮大财源的一条便捷途径。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新形势下,国家陆续出台了许多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新政策,并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因此,要更加注重政策的研究,努力掌握国家有关宏观调控的新政策、新动态和新机遇,不断增强开展工作的主动性。要把对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列入重要的日事议程,并作为一项日常事务来抓,成立专门的协调领导组织,明确专人负责,对上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和转移支付额度;要在做好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及时选择一批事关工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林业、水利、科技、交通、民政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源建设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挤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上争取工作。与此同时,要完善措施,强化责任,努力加大河沙、石膏、盐岩、石灰石资源等规费的征收力度。要通过专门制定政策、明确目标,加大奖惩,充分调动各级对上争取和各项规费征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为全区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财力支持。
随着财政管理体系体制改革和税费改革的纵深推进,贫穷县市财政压力日积月累。就州8县市而言,年财税收入未过亿元的,仅有和两个县。面对周边县市经济发展的迅猛态势,如何因地制宜抓好财源建立,加速培植特色财政,促进经济社会具体发展显得尤为主要和非常紧迫。
一、财政经济运转近况
县是州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年全县完成财税收入7329万元。从整个财政经济运转状况来看,出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财税收入总量小。1996年,依托税源大户烟厂的支持,全县财税收入到达8368万元,创下历史最高记载。1998年烟厂停产后,直接影响到烟草、印刷、精密加工、电力、自来水、交通运输、个别饮食服务等企业的生产运营,致使全县财税收入大幅下降。年,本级收入仅5227万元,占GDP的比重也呈逐年下降趋向,人均财税收入仅为105元,远低于省州其它县市程度。二是财政支出压力大。财政支出由年1.41亿元增进到年4.8亿元,年均增进22%,而仅个人工资支出就占可用再分派财力的80%以上。1999-年,国家执行了四次调整工资政策和年关一次性奖金发放政策,依照州财政相关文件规则,调资增资支出县财政担负比例为15%,经过实践发放,县财政综合担负比例高达24%。因为县财政坚苦,形成应由县财政担负的个人增资局部无法兑现到位,从1993年至年县财政共欠发各类福利待遇费45895万元。年的调资,全县共需资金达5000万元以上,县财政又构成了近1000万元的硬缺口。三是财政欠债重。到20_岁尾,县财政已累计赤字3982万元,财政帐面欠债已高达1.88亿元,个中贸易银行借款3060万元,世界银行借款1884万元,国债转贷资金51万元,中扶借款222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借款675万元,乡村不变资金借款541万元,欠拨各单位专款900万元,教育欠债5000万元,乡镇欠债4500万元。
二、财源建立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源建立的注重认识不够。过来工作中,局部乡镇和县直单位对财源建立主要性认识不够,习气用方案经济时代的思想办法来思索财源建立问题,“等、靠、要”思想严厉,没有把财源建立摆上主要议事日程,没有财源建立目的和规划,工作自动性不强,抓财源建立的方法不多。
(二)财源构造不合理。虽然是农业大县,但随着乡村税费改革深化推进,特殊是农业税免征及作废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后,农业税源首要起原是烟叶特产税和零散耕地占税、契税等,对财税收入奉献较小。年农业供应税收仅1270多万元(个中烟叶特产税1073万元)。工业因1998年烟厂停产后跌入低谷,近三分之一规划工业企业堕入停产或半停产,工业税源干涸,年悉数工业税收仅932万元。第三产业近年来虽有较快发展,但对财税奉献有限,年个别工商户完成税收974万元,仅占整个财政收入的13.3%。
(三)财源项目建立不力。受财政管理体系体制改革等多种要素影响,县财政对财源项目建立直接投入的不多,加之短少专业技能和管理型人才,形成财源项目建立发展迟缓;随着金融体系体制改革的推进,县级贸易银行只要收贷收息的职责,简直没有放贷的权益,既使有少局部小额借款,借款前提相当苛刻,对中小企业和个别私营经济项目建立的支持力度分明削弱,当地经济发展受资金瓶颈制约的景遇在加剧。县内国家投资建立的重点项目不断较少,由此招致项目建立供应的税收相对较少。
三、增强财源建立的对策
(一)突出烤烟做优农业,夯实基本财源。一是突出抓好优质烟叶生产。紧紧抓住常德烟厂在兴办优质烟叶基地有利机遇,把烤烟生产作为农业税作废后的农业主体财源项目和优势产业来抓,制订鼓励办法,加大扶持投入,大力施行烟田基本设备配套建立,推进规划乡镇和专业村建立,争夺年烤烟栽种规划到达8万亩,收买量达16万担,税收到达20_万元。二是做大乡村支柱产业。充分应用当地丰厚的农业资源优势,依照“区域化结构、专业化生产、集约化运营”的理念,围绕林果业、蔬菜、药材、黄牛等乡村支柱产业,搞好品改和科技培管,推进农产物争优创牌,扩展农林畜产物基地规划,建成以椪柑、脐橙、猕猴桃为主的15万亩优质生果基地和3万亩辣椒、2万亩药材基地。三是做强农产物加工业。依照“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企业、一个拳头产物”的形式,加大本草制药、松喷鼻、奥瑞克、友发牧业、松柏大米加工等联系关系度大、带动力强的州县龙头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努力破解当前特色农副产物丰厚、加工严厉滞后的难题。还依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准则,指导和扶持农民坚持烤烟、辣椒、生果、养殖等专业协会,着力发展乡村大户经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经过农产物加工增值、搞活农产物流通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效。
(二)突出矿业做大工业,强大主干财源。一是大力发展矿产物加工业。县矿产资源非常丰厚,现已探明储量的有铅锌、镍钼、煤、铁、钒等15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71亿元,矿业开发是加速经济发展的最大但愿。要加大永茂镍钼矿、万民结合矿业、王村方解石厂等已投产项目标跟踪服务力度,抓紧桃子溪铁矿、盐井铅锌矿、青坪镍钼矿等在建项目建立,启动年生产才能1000吨以上示范性钒矿项目建立,努力推进工业产值和税收成倍增进,力争年矿业产值到达5亿元,税收到达5000万元。二是持续扶持传统企业。纺织、建材、机械是传统优势企业,当前也是全县规划工业的主体。要充分应用民族定点企业补助、地域开发指导资金贴息等优惠政策,重点扶持锦帛钰纺织、万源水泥、大继成化工等生长型企业,着力优化生产运营情况,保证企业达产增效,扩张工业总量,提高工业税收比重,力争“十二五”末,传统企业产值过亿元企业有1户以上,产值过5000万元的企业达4户以上。三是下大力量推进工业园区建立。依照“产业堆积,工业集中,地盘集约,管理集成”的要求,指导各类资金投向开发区,完善路网和水、电、通讯等基本设备建立,力争“十二五”期内,入园企业达20户以上,年均产值增进50%以上。还抓住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契机,立足本地资源特色和产业基本,依托筹措公路,在青坪、石堤一带规划建立一个二类工业小区,重点发展矿产物加工等产业。
(三)突出资源整合做强旅行业,培植新兴财源。充分应用得天独厚的旅行资源优势和猛洞河国家重点景色胜景区等七大“国”字号品牌优势,依照中国土家族文明中间的定位,大力整合旅行资源,抓好旅行基本设备建立,增强宣传造势,做精做优“河生态漂流、古镇采风、小溪生态探险、不贰门温泉疗养、老司城祭祖仿古”等文明旅行产物,使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力争到年,全县年招待旅客达150万人次以上,完成旅行总收入5亿元以上,占GDP比重到达20%以上。经过旅行业来带动饮食服务、贸易零售、房地产、民族产物开发等三产业的发展,使之真正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增进点。
(四)大力扶持个别私营经济,发掘潜在财源。一是大力推进个别私营经济构造的战略性调整。执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运用市场机制调整产业构造和优化资源装备,选择一批高利税、高科技含量、高市场据有率的个别经济产物予以重点扶持和培植,还积极指导施行规划运营,逐渐发明前提向股份制、集团化偏向发展,用3-5年时间,培养和发展一批拥有自立常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个私经济大户。二是加大对个别私营经济的扶持力度。个别私营经济存在着原始本钱积聚不足,生产力程度不高,融资坚苦,抵挡市场风险才能差问题,要在项目申报、资金投入、人才应用、市场开辟等方面加大对个别私营经济的扶持力度,积极培养征税大户,充分发掘潜在财源,做大当地财政收入总量。
(五)改良管理办法,增强财源建立保证。一是坚持健全财源建立项目扶持政策。结实坚持“以项目带全局、全局抓项目”的思想,做实做细财源建立项目筹划、论证等前期工作,坚持财源建立专项资金,坚持“统一规划、集中运用、择优选项、提高全体效益”的资金运用准则,并进一步优化投资情况,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保证财源建立项目、严重建立项目顺利进行。二是增强增收节支稳固财源。把依法征收放在首位,进一步贯彻依法治税方针,优化税收征管情况,抓重点、攻难点、找弱点,深挖税收潜力,管好零散税源,严厉打击偷、骗、逃税行为,谨防税收流掉,保证应收尽收。还增强支出管理,坚持“量入为出、量入为出、全力而为”的准则,严厉执行预算、县政府收购、进出两条线管理等准则,统筹运用预算表里财力,力图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保证财源建立获得最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