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在招聘会的人海洪流中,她普通、毫不起眼。小个子,黑瘦,回头率不高。擦肩而过之际,你可能已经忘记了她,或根本没有将目光投向她。她是20_年北京地区约22万高校应届毕业生中的一名,就像浩瀚大海中的一粒水滴,等待在太阳的照耀下发出光芒。
22岁的女孩杨淑义,是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的应届毕业生。与众多大四学生一样,她在去年11月份正式踏上了求职旅途。这旅途并没有布满荆棘,却格外困顿纠结。
心路历程
坚定 找工作自然要留北京
小杨的求职经历波澜不惊:她小心谨慎地通过各种正规渠道寻找招聘信息,循规蹈矩地和室友一起参加招聘会和面试。从没误入过传销组织,几乎没有遇到过特不靠谱的企业、凌厉的面试官和变态的笔试考题。但就是在这样平淡的求职日子里,她原本稚嫩的心被打磨得越发粗粝,逐渐经历了从校园转向社会的艰涩过渡。
去年10月,小杨结束了6周的实习。她自认为吃不了考研的苦,打定主意要找个安身立命的工作。无关梦想,关乎谋生,她先要让自己的双脚稳定地扎在大地上。小杨家在顺义,是地道的北京女孩儿。“从小到大我就没怎么出过北京,找工作自然也要留在北京。”留北京、少出差——小杨的两个要求。
焦灼 求职比想象的难得多
11月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招聘会,她连自我介绍都没有准备。广撒简历后,希望像野草一样在心中疯长。她心里还打着小算盘:去设计院比建筑公司好、坐办公室比下工地好,不用风吹日晒……但现实很快给了她一记重拳,邀约面试的电话压根儿没怎么响过。经历了屈指可数的一面后,二面又没了下文。
“知道求职难,事先给自己打了预防针,可情况比想象的要糟!”小杨的自信心日益在焦灼中沦丧,她深受打击,不断问自己:“我真的不行么?我有那么差么?”
其实小杨有自己的砝码:党员,学习成绩中等偏上、无挂科经历,在校期间曾任院学生会院刊部副部长。在众多笔试面试撞车时,她心中会泛起小小的骄傲:“我还是有人要的。”但笔试过后,小杨往往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尽管她会临时抱佛脚,在笔试前突击啃书,但难免碰到不会的专业题。
变通 从实话实说到往虚了说
而在不断摸索面试技巧时,小杨由诚实转为变通。“刚开始实话实说,后来就往虚了说,顺着他的要求说。尤其是在一些企业没办法考究和验证的问题上。你说你实习了一年多或将近两年,这效果肯定不一样。”小杨认为有些企业也不诚信,“我们曾经参加过一次200人的笔试,后来企业一个人都没招。”初涉社会的小姑娘还太“嫩”,对某些企业借招聘打广告的真实意图毫不知情。
搪塞 安慰亲友“好机会多的是”
没有招聘会时,小杨会陪考研的男友上自习。晚上回寝室,她与室友们卧谈,或是剖析用人单位的心理攻略,或是相互慰藉“疗伤”。但与此同时,同类竞争的压力也开始初露端倪。小杨告诉记者,她们宿舍6个人中一人考研,一人回老家。剩下的4个人去参加招聘会时往往应聘同样的公司和职位。如果其中一个人接到了面试电话,其他人没接到,大家可能暗暗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且有失落感。如今,宿舍的小刘和小王已经签了工作,小杨既为她们高兴又为自己着急。
寒假过年,小杨宅在家里,爸妈从不向她施压,可架不住亲朋好友旁敲侧击:“淑义,工作找得怎么样了?”小杨顾及面子周全,违心答道:“不着急,好机会多的是。”可是心里委实有些慌乱。大四下学期还要忙着做毕业设计,找工作的时间更稀缺。无论如何,小杨决定在6月毕业前确定工作,这样才能把档案落下。
求职时间表
■9-10月
实习
■11月
第一次参加招聘会
■12月
第一次面试。网上投简历约20份,参加招聘会2次,面试4次
■1-2月
寒假
■3月
网上投简历约50份,参加招聘会6次,面试7次
■4月
参加招聘会1次,面试1次。终于有了签约意向。
求职成本
在木樨园购买正装,砍价到100元。(只穿过上衣,裤子至今没裁边儿)
低档化妆品100元(求职后才开始略施粉黛)
每场招聘会门票,约10元。
复印简历,每张8分。每场招聘会前复印20至30份。
参加招聘会和面试往返车费,每次成本0.4元到4.4元。(用学生卡坐公车可享两折优惠)
求职现场
面试时频频点头微笑
时间:3月30日地点:海淀清河
灰蒙蒙的天空中飘着小雨,淅沥沥打在行人身上。初春的微寒阴潮,让人不敢卸下厚衣。小杨从学校出发,坐了两个小时的车,来到了位于海淀清河的某建设投资公司参加一面。两天前,她在工体一场招聘会上投了简历,应聘预算岗位。在路上,她有些兴奋地告诉记者,她看了看公司的网页,觉得还挺好的。“但好像主做市政的,建筑少一些。”记者提醒她,一会儿别紧张。她反而说:“我习惯了,对面试已经没感觉。”
当天面试的流程乏善可陈,自我介绍后,企业人员许先生态度温和地问了一些基本问题。小杨语气低缓,恭敬谨慎。话说到关键处,她还借用手势和点头微笑等动作增强沟通效果,俨然在面试场上历练已久。讲到自己的优点,小杨不忘与应聘的岗位挂钩:“我最大的优势是非常细心,我认为这使我能适应预算岗位。”面试后,许先生提出带她去公司对面的工地看看,小杨踩着平日里从不穿的高跟鞋跟在后面,踢踢踏踏,两条腿捯得挺快。由于下雨地湿,工地的泥点子糊住了她的高跟鞋跟,但她依然礼貌谨慎,没半点不情愿。面试结束,许先生问小杨还有什么疑问,小杨眼睛都没眨一下,直奔薪酬话题。她称,在企业提供食宿的前提下,她理想的薪酬是20_元。
简历上打“叉”估计没戏
时间:4月2日地点:北工大体育馆
小杨早上梳洗打扮,头发一丝不乱。当天的招聘会于9点正式开始,小杨硬是冒着呼呼作响的大风,早早地抱着简历到场馆门口排队,她希望赶上第一拨入场,能和心仪的企业多聊一会儿。“有些企业碰到合适的人才,不等下午就走了,我们越早进去机会越多。”小杨的简历只有一页纸,上面缺乏3样基本信息:性别、照片和政治面貌。因为小杨并不认为以上3项是她的优势。
在招聘会上,记者亲眼目睹小杨“受挫”全过程。在一家企业展位前,没等她开口,人家先发制人:“我们只招男生。”一丝颓然掠过小杨眼睛,但她很快调整过来,对记者莞尔一笑,意思在说:“我早就和你说过吧,你还不信。我们这个专业就是重男轻女,这下连自我介绍都省了。”在过去的4个月中,她已经不止一次有过类似遭遇,心态基本趋于平和。接下来的一家单位招聘造价员,面试人员问她有没有造价员证,小杨眉目低垂,摇头。“现在很多在校学生都考这个证了,你怎么没考呢?你会用广联达软件么?”小杨咬咬嘴唇,还是摇头。
记者暗示小杨,她离开后,企业会在她的简历上留下记号。小杨早已深谙其道:“他们确实有暗号,勾、叉、三角、圆圈都会有不同的意义。打叉估计就是没戏了。”
终于有单位抛来橄榄枝
时间:4月1日单位:某建设投资公司
实际上,那家位于清河的建设投资公司已经在4月1日复试结束后向小杨伸出橄榄枝,并提供了用人单位回执。公司要求小杨在4月中旬前签订三方协议。“找到一个差不多的工作”,这是小杨梦寐以求的愿望。可是当这天真正到来时,小杨意料之外地淡定。“别急着签,也许会碰到更好的。”男友的建议让小杨举棋不定,甚至有点骑驴找马的心态。不过小杨告诉记者,经过这大半年的奔波,她真的累了,身心俱疲。昨天晚上,小杨告诉记者,她决定拿到三方协议后就与这家公司签约。“无论如何,现在已经有一家企业垫底了。如今终于能喘上一口气了。”找份如意的工作,这个小杨现在最大的梦想终于近在咫尺。
一个人的求职故事暂时告一段落。一群人的还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