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群体之间的思想和感情的传递和反馈过程,目的是达成一致并使感情顺畅。 今天帮大家准备一大波企业沟通成功的案例三篇。希望这些能对你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位教授精心准备一个重要会议上的演讲,会议的规格之高、规模之大都是他平生第一次遇到的。全家都为教授的这一次露脸而激动,为此,老婆专门为他选购了一身西装。晚饭时,老婆问西装合身不,教授说上身很好,裤腿长了那么两公分,倒是能穿,影响不大。
晚上教授早早就睡了。老妈却睡不着,琢磨着儿子这么隆重的演讲,西裤长了怎么能行,反正人老了也没瞌睡,就翻身下床,把西装的裤腿剪掉两公分,缝好烫平,然后安心的入睡了。早上五点半,老婆睡醒了,因为家有大事,所以起来比往常早些,想起老公西裤的事,心想时间还来得及,便拿来西裤又剪掉两公分,缝好烫平,惬意的去做早餐了。一会,女儿也早早起床了,看妈?的早餐还没有做好,就想起爸爸西裤的事情,寻思自己也能为爸爸做点事情了,便拿来西裤,再剪短两公分,缝好烫平......这个裤子还能不能穿?
故事中的主人公们因为沟通不到位,付出了三倍的劳动得到的结果却是废了一条裤子。究其原因,首先教授没有明确目标和分工——裤子要不要剪短,由谁来剪断,其次老妈、老婆、女儿在行动之前没有征询家庭(项目组)其他成员的意见。所以造成吃力不讨好的结局,所以我经常讲:沟而不通,费时误工。
一、案例背景:
李某,年龄:14岁,性别:男,人瘦小。
初次见到他,我就感觉到他和其他学生有所不同。果然,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验证了我最初的预感。他学习良好,但他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辨不清是非。看到其他同学的一些行为,明知不对,却偏去效仿,被老师发现后,又将过错推到别人身上;老师批评时会有一些过激行为;甚至以“学校收费”为由,向家长骗取钱,去玩游戏。在家里又时常与父亲犟嘴。
通过了解得知,李某的母亲是残疾,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夫妻关系不融洽。父亲回来后不是喝酒就是打牌,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一些不中听的话。孩子出了事,不是训斥孩子,就打电话给老师,埋怨老师教育不当。
二、教育方法:
1、深入家庭,搭情感之桥。
针对上述情况,我进行了一次家访。记得那个难忘的夜晚,天下着雨,我步行去李某家进行家访。来到李某家时,我犹豫起来,去李某家说什么好呢?说沈李某搞破坏,赔500元之事,还是说他爸爸训斥性的教育方法呢?……正迟疑不决时,我看见他家灯亮着,耳边传来的是一阵麻将声。我敲了很长时间的门,他父亲才出来开门。“小子出来,你老师来了!”,一个大嗓门吓了我一跳,接着李某从自己房间里走出来,“你在学校干什么了?”李某瑟缩着不敢说。我赶紧说:“你好,我是来看看的,近来李某表现很好。”我把“很好”突出来。“好什么?刚赔给人家500元,还好,是不是又有事?”他爸气愤地说。我诚恳地说:“孩子真的不错,关于赔钱的事他也承认了错误,这次语文和数学成绩都优秀。”这时,他的眼光有些疑惑,不过有一丝柔和了。然后我们都坐下来,心平和气地交谈起来,我很慎重地说:“孩子长大了,如讲得有道理的话,你要听的,教育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只要你能配合我们,教育就一定能成功”。又说:“像刚才你们在打麻将,对小孩做作业影响很大的,你说对吗?”。通过一番的话。他爸也承认自己的过错。这次家访,从我的教育的方法谈到李某的闪光点等等,足足谈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我临走时,他的脸上才有一丝的笑容,流露出轻松和感激,攥着我的手说:"孩子让您费心了,下雨天,路又这么远,太辛苦了,谢谢您了”。在回来的路上,我想:家访不仅能让教师走近家长,走进学生的心灵,而且能及时发现学生缺点形成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从而搭建起情感的桥梁。
日本一家著名汽车公司刚刚在美国“登陆”,急需找一个美国代理商来为其推销产品,以弥补他们不了解美国市场的缺陷。当日本公司准备同一家美国公司谈判时,谈判代表因为堵车迟到了,美国谈判代表抓住这件事紧紧不放,想以此为手段来获取更多的优惠条件,日本代表发现无路可退,于是站起来说:“我们十分抱歉耽误了您的时间,但是这绝非我们的本意,我们对美国的交通状况了解不足,导致了这个不愉快的结果,我希望我们不要再因为这个无所谓的问题耽误宝贵的时间了,如果因为这件事怀疑我们合作的诚意,那么我们只好结束这次谈判,我认为,我们所提出的优惠条件是不会在美国找不到合作伙伴的。”日本代表一席话让美国代表哑口无言,美国人也不想失去一次赚钱的机会,于是谈判顺利进行下去了。
分析:此案例主要体现了谈判的开局阶段。在谈判中,开局阶段运用策略是双方谈判者为了谋求在谈判中的有利地位,并决定着整个谈判的走向和发展趋势。
美国公司谈判代表在谈判开局中选择了挑剔式的开局策略。美国公司谈判代表连续指责日本代表在谈判会议中迟到,这是一种情感攻击,目的是让日本代表感到内疚,处于被动地位,开局气氛显低调,美国代表就能从中获取对其自身有利的条件。而日本谈判代表在面对美国谈判代表制造的低沉的挑剔式的开局氛围中,机智地采取了进攻式的开局策略对其进行反击,一针见血的向对方指出:我方所提出的条件已经很优惠了,若你方没有诚意,那么无需浪费彼此的时间,想与我方合作的公司有很多。他们高调地反击对方,以此打破低调的开局气氛,使双方真正进入谈判的实质性阶段。
在谈判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局阶段的氛围营造是关键。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开局氛围的营造主要来于参与谈判的所有谈判人员的情绪、态度与行为。任何谈判个体的情绪、态度和行为都能影响和改变谈判的开局气氛,换言之,谈判的哪一方控制了谈判开局的气氛,也就从某一程度上控制了另一方。
在运用期限的诱惑和最后通牒的谈判技巧时,必须注意一些问题:(1)使用最后通牒必须方式委婉。基于最后通牒本身带有非常强烈的进攻性,如果谈判者在这个时候用犀利的言辞来刺激对手的话,对手可能由于一时冲动,铤而走险,最终只能导致谈判破裂。(2)使用最后通牒必须给对手以一定的时间考虑。为了不让对手感到你是在强迫他接受城下之盟,而是向他提供一个解决的方案,你一定要给予对手充分的考虑时间,尽管这个方案的结果不利于他,但是毕竟是由他自由做出的最后选择。(3)在最后通牒的时候,处于主动的一方在制定了最后的期限之后,也应对原有的条件作适当的让步,使对方在接受最后期限时能够有所安慰,有利于顺利达成协议。
美方谈判代表在案例中,以立场型的谈判方法开局。美方代表在开始时就确定了自己的既定目标,在谈判中把注意力投入到如何维护自己的立场和否定对方的立场,顽固地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做让步,向对方施加压力,试图让对方屈服,从而达到自己的利益。结果导致了双方的冲突。且美方在谈判商洽中不顾日方的需要,仅考虑到自己的需要。抓住日方谈判代表迟到而站上风,依靠自己的有利地位,想在谈判中尽可能多的得到利益,给对方的利益却非常小。
作为日方的谈判代表,在谈判中以最低限度目标为基准,对于日方代表而言,他们已对美方做出了优惠政策,这类必须达成的目标毫无讨价还价的余地。
由案例可看出谈判者在谈判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商务谈判的地点选择也至关重要。本案例中,日方代表是在美国进行的谈判。在美方的地点进行谈判有利也有弊。对于日方代表而言,他们的有利因素主要是:谈判人员远离本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谈判,避免主场谈判时来自工作单位和家庭事务等方面的干扰;更有利于发挥谈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减少谈判人员的依赖性;省去了作为东道主所必须承担的招待宾客,布置场所,安排住宿等事务性的工作。但是对于日方的不利因素表现在:与公司本部相距遥远,信息的传递、资料的获取都比较困难,某些问题不容易磋商;对地理环境、气候、风俗、饮食表现不适应;在谈判场所的安排、日程上的安排等方面处于被动地位。因而导致了本案例中出现的,日方人员因不熟悉美国的交通状况而在会议中迟到,被美方代表抓住了礼仪问题的把柄,质疑日方代表的诚意,使自己限于不利的开局气氛中。
所以,在谈判前的准备阶段中:(1)环境调查,(2)信息的准备,(3)谈判方案的准备。其中,环境调查为首,亦是准备阶段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包括:政治状况、宗教信仰、法律制度、商业习惯、社会习俗、基础设施、后勤供应以及天气等,当然,及时了解其的交通环境也可作为一小点。
诚然,从案例上来看,此次谈判的开局经日方谈判代表的扭转,整个谈判的开局氛围已被日本方所控制,美方似乎已无回旋的余地。但是如果美方可以见机行事,依然可以将谈判的气氛转向自己。日本公司的谈判代表此时风头正劲,倘若美方与其直接正面交锋,那么胜算不大。美方应坚定自己的利益基础,避其锋芒,礼貌诚恳地道歉后听由日方慷慨热情地介绍其汽车产品及对未来的筹划,之后对日方谈判代表所陈述的事由提出疑问,采用疲劳战术策略,反复地针对某些
问题商讨,迫使日方代表不断地陈述解答,反复几次后,日方代表从心理和生理上产生疲惫,逐渐对谈判气氛失去控制。这时,美方再提出尖锐的问题进行攻击,便可使谈判气氛转由美方来控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美方自己的利益。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谈判,无论事由大小,和他人交谈协商都可归于谈判。单以书本的理论进行谈判实属不易。将其带入生活中,针对谈判的策略以及一些技巧性的语言和注意事项进行沟通,体现在事务处理以及协调事情上,都更具有实效性和时效性。